7月19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科技创新大讲堂上表示,格力手机销售出几万部,目前看来年内卖5000万部不太现实。
格力手机在董明珠的亲自宣传下赚尽了眼球,但它却让一贯强势的董明珠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自己掷出的目标。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销量只有几万部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董明珠如何实现5000万部手机的年销售目标,但她再一次改口了。
几万部的实际销量,显然与董明珠最初的预期有很大出入。
在6月1日的格力股东大会上,她刚将格力手机的目标由此前的1亿部,缩小到了5000万部。
董明珠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格力还在进行产品其他重要功能的研发,所以目前并没有对外开卖。此外,能不能卖到5000万部还要取决于格力的产能。
事实上,格力手机一直跟不上董明珠的宣传节奏。
今年5月份,董明珠就曾表示,格力手机已经在门店售卖。但市场上却迟迟未见格力手机的踪影。
6月的股东大会上,她才宣布现场参会的股东可以每人以1200元的单价限量购买两台手机。
今年7月14日,她为格力在杭州开设的首家时尚生活馆站台时,曾表示格力手机已经供不应求,根本不对外销售。
但在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即便格力手机已经对内部供应,但关于手机本身的曝光量并不多见。
直到今年7月,才有人晒出格力手机采用董明珠的头像、问候语和签名做开机画面的图片。
格力市场部部长陈自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格力手机的出货量规模不只如此。他说,“从第一批内购到现在,格力手机卖出了几万部。但格力的手机一直在生产,没有停。”
做不出来的手机
董明珠的话中,透露出格力手机的销量遭受到产能的限制。
与完全依靠代工的小米、乐视不同,格力在珠海搭建了自己的手机生产线。陈自力也对记者说:“我们的手机主要还是自己做,不做贴牌手机。”
但格力自己的生产线并没有马力全开。之前还有消息称,格力的手机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但并没有启用。
陈自力也对记者坦承,格力自己刚建的生产线,产能还没有跟上,后面许多企事业单位的订单都没来得及生产。
而另一方面,主力生产工厂卓翼的出货数字也十分模糊。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记者表示,格力的货一直出不来有些奇怪。
据他从供应链处了解,格力给卓翼的整个订单是500万部,而且今年四五月份,卓翼已经把第一批大约四五十万部手机的订单下到了触摸屏、摄像头等供应链厂家。但在开始陆陆续续出货后,就再无消息。
看起来,董明珠用做家电的精神做手机,对供应链造成了困惑。
孙燕飚给记者举例,格力在测试摄像头中用于调焦的音圈马达时,要先将组装好的手机在桌子上敲击很多次,然后再测试能不能拍照。如果依然正常,才能成为格力的供应商。
这样的要求,显然让手机供应链厂家难以生产。
孙燕飚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格力手机处于一直生产不出来的状况。他在6月下旬从供应链处得到的消息是,这手机不好做,做出来的才一两万部。
陈自力也从侧面证实了格力手机出货量小的原因,在于质量难以过关。
他对记者表示,除了现有产能不足外,格力对质量把关的严格也是重要原因。“这是格力的第一批产品,质量不好会给品牌带来巨大的伤害。本来第一批手机我们就为了做品牌,没有做利润。”
此外,IHS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则认为,格力手机也存在着不敢放量的可能。
他对记者表示,格力手机的设计并不复杂,不会是因为产能受限。“越小批量生产,风险越小。卖不出去造成死库存的话,风险就会特别大。”
家电与手机的距离
格力手机的“难产”,折射出了董明珠和格力在智能家居战略中遭遇的困局。
在空调领域掌握绝对话语权的董明珠,跨界做手机后却遭到了不懂手机的质疑。
在“三年不用换手机”的言论引发争议后,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又被吐槽董明珠的个人烙印过深。
在智能家居战略下,天然缺乏入口的格力,需要手机来作为自己智能家居系统的一环。
陈自力也对记者表示,格力手机集成了物联家居系统,而这个系统还在不断升级,将来能源、空气、净水等模块都会纳入其中。
事实上,不仅仅是格力,众多的家电企业都在抢建智能家居的入口。同样是白电企业的美的,选择了与手机企业小米一同合作。但格力的选择是自己制造一部手机。
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个被外界认为“可以用一个APP解决”的配套产品,市场定价却高达1600元。
而相比近期发布的大神手机F1,与之基本相同配置,定的最低价格却是399元。
王阳对记者表示,格力想把自己家电的品牌价值、渠道利用到属于快消品的手机上,但产品性质不同,至少从历史上看很难成功。
尽管外界并不看好董明珠跨界做手机,但她已经表态,手机是企业智能的需要,会一直做下去。
此外,她透露,格力手机的二三代的产品已经快要面世,而格力手机第二代产品将会是世界一流水平。此外,格力还会出品五六千元的高端手机。
而她更强硬的表态是,不认同格力的,可以将股票卖掉。这对发展还不明朗的格力手机来说,意味着坚定还是顽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 全球IT产品免关税范围将扩大 美国向中国让步
- 4G产业进入业绩兑现期 行业景气度持续向
- 民航局:培育和打造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
- 中国制造2025将对接德法英新工业计划
- 工信部谈:打车软件存在市场规范和安全问题
- 国务院:网费偏高城市开展宽带免费提速降价活动
- 网络降费提速政策集中发布 网友:感谢总理
- 工信部:部署提速降费 今年网络资费水平要明显下
- 国税总局力挺互联网双创 淘宝店主喜迎利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