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前不久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64%,净利润同比下滑29.17%。与此同时,曾一路业绩飘红的合生元也于近日披露了今年前4个月的业绩。虽然净利润还是有增长,但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7%。
奶粉企业流年不利、业绩下滑的背后,整个奶粉行业此起彼伏的促销价格战似乎成了罪魁祸首。
“这将是一场消耗战,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已经不考虑业绩了”。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价格战将持续2~3年
记者在京东商城[微博]了解到,上半年几大奶粉品牌都推出了力度较大的促销活动。以近期的“6·18”网购节为例,众奶粉品牌纷纷推出降价、送礼、返券、包邮等优惠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如雅培原价219元的幼儿配方奶粉“金装小安素”降至109.5元,一家第三方婴童店中惠氏启赋特价每罐仅260元,买的数量多还送奶瓶刷和早教学习书。
“2013年初的时候,我就说过,中国营养奶粉的价格要进入下行通道。”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对记者表示,2015年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奶粉都在进行大力度促销。“目的之一就是启动新一轮价格战。”目的之二就是清场:“大品牌想将小品牌清出去,但他们发现通过政策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几轮政策下去,并没有把小品牌清掉。”他预计,这场从2014年开始的价格战会持续2~3年时间。“目前进口大品牌如雅培、达能等都先后参战,这说明已经是全行业开始价格战了。”
小品牌面临清场
从目前情况来看,“打破传统的实体店销售模式,通过电商销售降低成本,开拓新市场”是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之一。新希望集团于4月1日推出每罐99元的新西兰原装进口奶粉“爱睿惠”,通过京东商城垂直销售。接着雅士利也表示今年会推出百元左右的进口奶源奶粉,接驳电商渠道销售。
不过,合生元还是认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是更重要的事情。合生元品牌事业总经理朱定平表示,面对整个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激烈竞争,合生元重点放在核心产品的研发上。
不论企业采取的是哪种应对之策,他们面对的都将是场持久战。宋亮表示,另外,国内的奶粉产能太大,目前产能是150万吨,但实际需求只有60万吨。
在宋亮看来,通过价格战实现对小品牌的清场未必是坏事。据宋亮介绍,目前市场上营养奶粉有2000多个品牌,国内市场的混乱,是国民对国内品牌消费信心恢复的最大障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过,今年4月底,贝因美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却不容乐观。该报告显示,过去3个月贝因美营业收入达到8.95亿元,同比下降17.64%;净利润4857万元,同比下滑29.17%。对于一季度业绩的恶化,贝因美并未在公告中做出解释。但该企业此前对于营收和净利的下滑曾这样解释过:市场费用的投入增加了成本,从而拉低了利润。另有分析表示,贝因美产品库存偏高,为了减少库存贝因美在终端市场做了大量促销,从而导致市场费用高,影响了净利润。此外,贝因美的奶粉全线降价,影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今年6月,合生元发布前4个月经营业绩。曾经一路业绩飘红的合生元出现小幅下滑。数据显示,前4个月合生元录得13.77亿元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7%。好在净利润同比仍在增长。
合生元的业务由婴幼儿配方奶粉、益生菌、干制婴幼儿食品及营养补充剂以及婴幼儿护理用品四大板块组成。该公司公告显示,今年前4个月这4个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对于营业收入下滑的原因合生元并未在公告中做出解释。不过上周南都记者参加合生元品牌事业总经理朱定平的媒体群访时,谈起刚发布的业绩,朱定平是这样表示的:“大家应注意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那就是随着新的竞争者参与得越来越多,整个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竞争肯定是越来越激烈的。”据宋亮介绍,目前市场上营养奶粉有2000多个品牌,很多小品牌正在蚕食大品牌的市场。
“据我了解,今年整个行业的情况比去年还要差,当然有个别企业会做得很好,但总体来说,奶企一直很难挨。”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王丁棉认为,目前企业经营业绩不佳,跟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他在参加近日举办的“2015广东益生菌、益生元行业高峰论坛”时对南都记者表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去年又接连发生了奶业危机,全球的企业都不好受,中国的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最近国内企业经营困难,主要是受国际市场、消费者信心及购买力均未恢复所影响。很多企业今年都做好了过苦日子、难日子的市场准备。”
- 我国纳豆产业走向规范化发展轨道
- 进口天然气定价涨3成 或将缓解中石油等亏损
- 2015年糖业亏损预计超百亿 卖一吨亏1034
- 风电上网电价下调终落地 将引发一轮抢装潮
- 2015年中国乳制品恐迎降价年
- 产能过剩 乳品价格战或仍将继续
- 明年中国糖消费量将超过1500万吨
- 资源丰富 西藏饮用水产业“钱景”光明
- 2015年中国将成全球最大饮料市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