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以来,药企一方面不得不面对日益升高的成本,以及进一步被压缩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药企在投标时不得不大幅压低价格“以价换标”。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致电涉事企业之一葵花药业集团,对方称董秘出差,拒绝了采访。此外,记者还多次致电其他涉事药企如宜昌人福药业、安徽宏业药业等,均无人接听。
宁夏药招办表示,此次涉事药企弃标,是受自今年1月以来原材料涨价、新版GMP认证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对16家药企处以取消中标资格、扣除履约保证金的处罚。
宁夏药品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入不履约行为记录是最严重的处罚措施。“被记入不履约行为记录的4家药企,都是在2014年刚中的新标。供货没多久就申请废标,是严重的不诚信行为。”
据了解,目前宁夏基药招标采用的是“一品一规一厂”的制度,意味着如果药企弃标,则相应的药品就会在市场上缺失。显然,此次宁夏药招办对于弃标药企“不留情面”。不过,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药企弃标以后可以走标外体系,“外资企业的产品很少进标内,但是销量一样很大。”
史立臣直言,目前不少招标的药品,没有技术标,只有价格标,药企纷纷在打价格战。“药企刚开始中标的时候还能盈利或者持平,随着原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生产多少赔多少,只有放弃。”史立臣认为,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是“招采分离和量价分离”。“由于招采主体脱节,出现招而不采,抑或存在采购方不履约,又或是其承诺的采购总额与实际采购额之间相差悬殊等问题。”他还表示,“目前量价采购没有真正做到带量采购,价格与数量没关系。”
在业内资深人士边晨光看来,药企弃标的现象还将出现,而“以价换标”的方式是不健康、难以持续的。“药企打价格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缺乏竞争力,只能靠降价获取优势。”
- 外媒:中国近视人口达4.5亿 航空等人才将短缺
- “银杏叶”事件波及9家上市公司 整顿直指保健品
- 中国药品价格放开 外资制药商恐面临更大降价压力
- 移动医疗九成公司或将被淘汰 盈利模式待突破
- 板蓝根3元涨到30元 金银花涨13倍
- 李克强:要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
- 湖南降药价引后遗症:药招办扬言起诉药促会
- 我国打造中医药新型健康服务体系
- 国产化趋势加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