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坊间预期该计划将提出“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和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目标。对此,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员表示,官方从未就此正式发布过这一信息。
官方未发布过压产8000万吨目标
近年来,钢铁市场持续疲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周(6月15日至19日),国内钢材市场八个品种价格及指数继续下跌,其中,中厚板钢材下跌幅度最大,环比下跌1.72%,与去年底相比下跌18.74%。
针对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低盈利的局面,今年2月份,工信部在对2015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展望中表示,为促进钢铁工业由大到强,工信部将制定发布《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并进一步推动落实有关配套政策措施。
此前,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表示,该行动计划主要涉及产能过剩、两化融合、兼并重组等7个方面的内容。
近来,持续有消息称,该计划的具体目标是压缩我国8000万吨钢铁产能,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2至3家智能示范工厂,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将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推进区域企业重组整合;企业能耗总量实现零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等。
但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官方从未就所谓压缩产能目标正式发布过消息。
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消化产能
记者注意到,近来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消息甚嚣尘上。南通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志耕认为,在行业转型过程中,原先的遗留问题必须得到有效处理,如涉及到原企业投入资本的转让、员工的利益和安排、产品的转型升级、生产技术的更新改造等,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兼并重组。
不过,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告诉记者,“当前市场倒逼企业压缩产能和兼并重组的效果还不明显,某些钢企也担心自己减产而其他企业不减,从而导致自己市场份额下降。”她还提及,钢企涉及的资金、员工规模较大,兼并重组也有难度。这也被张琳认为是行动计划不提压缩产能和兼并重组具体目标的原因之一。
在国内产能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产能“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的步伐加快。据悉,今年以来,河北省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钢材数量明显增加。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河北省钢材出口918.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同)增加52.7%,价值264.4亿元,增长17.5%。其中,出口到“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523.9万吨,大幅增长86.3%;出口到“47个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198.5万吨,增长1.1倍。二者占同期全部出口总值的78.7%。
业内人士分析称,“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潜力巨大,外贸发展前景可观,“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国内制造业普遍相对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对我国钢材需求量增大。
张琳建议,“国际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企业可以针对不同需求来改进自己的生产,增加出口。”
- 广西有色评级遭大公国际连降 引市场担忧
- 钢铁产能过剩背后:每次调控后都会迎来新一轮狂欢
- 广东出台兼并重组实施政策 钢铁等七行业被纳重点
- 新环保法重压钢铁业:停产范围大、时间长,前所未
- 传统钢企加速触网转型 钢铁行业或飨电商红利
- 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将迎来最难过五年严寒期
- 非洲矿业面临破产退市 山东钢铁接手部分债务
- 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 原材料工业洗牌加剧
- 民营钢企成众矢之的 专家:钢铁业环保问题是顽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