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经过近5个月的准备期后,近期接受了央行的“期中”检查。业界预计,今年6月,央行或将验收颁发个人征信牌照。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显得极为迫切。今年1月5日,央行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眼下,8家机构经过近5个月的准备期后,近期接受了央行的“期中”检查。业界预计,今年6月,央行或将验收颁发个人征信牌照。
据新华网报道称,央行围绕组织架构、综合业务、内控制度、技术支持四大方面轮流检查8家机构,主要形式是现场查看和听取汇报。
这8家机构分别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其中,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等互联网企业尤其备受关注。
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创新性得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粉丝、电商交易甚至QQ空间等来综合判断个人的信用风险。它们通过海量的在线数据分析,建立模型来判断用户的信用程度。
尽管这些实时的用户数据将极大地丰富传统征信,但这种大数据征信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能否被大众及主流金融机构认可,仍有待时间的验证。
个人征信试水
作为蚂蚁金服的子品牌,芝麻信用体系将包括芝麻分、芝麻认证、风险名单库、芝麻信用报告、芝麻评级等一系列信用产品。芝麻信用分值的背后是芝麻信用对海量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与评估,涉及用户的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和人脉关系五个维度。
1月28日,“芝麻分”率先开始公测,芝麻信用随后又在租车、租房、婚恋等多个领域商定了合作伙伴,并与国内近3000家酒店合作开展免押金入住服务。
据蚂蚁金服相关人士称,在芝麻信用完成对接的企业中,既有神州租车、车纷享、微公交这样的租车公司,也有百合网这样的婚恋交友网站,还有小猪短租等新兴租房网站。“芝麻信用目前还在尝试,可能会将芝麻分引入签证领域。”
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蚂蚁微贷旗下的“花呗”已经接入芝麻信用。芝麻分600分以上的用户,有机会申请“花呗”额度,在天猫和淘宝购物时,就能使用“花呗”付款。此外,蚂蚁微贷不久前上线了借款平台“借呗”,通过“借呗”,芝麻信用用户可以凭借芝麻分申请相应额度的个人消费贷款。
这8家机构中,芝麻信用和拉卡拉发起成立的“考拉征信”进展最迅速,先后推出了国内个人信用评分“芝麻分”和“考拉分”。积累了10年跨行转账数据的拉卡拉,拥有海量用户及大量的金融交易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征信服务。其在今年3月推出了“考拉分”,据悉,该信用体系还将对接国内的小贷公司和P2P公司。
在征信的基础上,拉卡拉推出了信贷产品“替你还”。这是一款个人短期贷款产品,最短贷一周,最长四周。据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称,这款产品的贷款金额每天都在增长。
“后续我们还会推出很多信贷产品,这些产品有几个共同点。”孙陶然表示,“首先,它们都是基于我们的征信模型,基于用户的考拉信用分,作为我们是否发放贷款的依据。第二,所有交易都在互联网上进行,所以我们最快的放款时间是15秒,慢的话可能十几分钟。第三,这些产品的客户数量众多,单笔金额比较小,但累计起来是非常巨大的量。这就是所谓的长尾理论,基于互联网来为海量用户提供高频小额服务。”
他透露,考拉征信下一步还会推出新的产品,如果用户的考拉分较高,到一些商户消费时能享受打折。近日,考拉征信还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了关注大数据征信模型研究的实验室,主要致力于征信大数据建模与挖掘算法、大数据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等方向的探索和创新。
除了芝麻征信与考拉征信,腾讯也不甘落后。腾讯征信已在QQ会员中展开内测,近期或将公测。据悉,腾讯征信还研发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的产品,这种“身份验证+征信评级”模式,可以搭建一个基于实名账户的互联网用户线上IP。
大数据的“两面”
眼下,社交网络、电商交易、朋友圈、聊天记录等各种数据的采集分析已经成为一些网络借贷业务常用的信用分析手段,也形成了大数据征信的基础。
“每家征信机构的自有数据都各有特色,加上外部数据的整合,最后看的是各家数据的广度和厚度。”拉卡拉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考拉征信总裁李广雨称,“数据源越多,广度和厚度越大,理论上讲,征信模型就越准。如果数据只有一个厚度,即只有单一数据(如网上交易数据),严格来说建模都有问题。”在他看来,这8家机构都有一部分自有数据,但外部数据不足。
在此基础上,虽然大数据分析可以很好地补充传统征信的欠缺,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大数据征信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征信,现阶段,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很难被主流的金融机构引用。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大数据征信”,其宣传效果大于其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毕竟,现在网络平台上积累的数据虽然多,但很“碎”,有价值的并不多;其次,目前能对数据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变为“洞察力”的人才非常紧缺;第三,大数据征信眼下只能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服务,譬如对年轻人进行小额消费贷款。
一位P2P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当前一些互联网机构掌握的用户信息比较边缘化,诸如那些浏览行为、聊天记录、在线时长等,都是非主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网络营销推广方面会比较有效,但这些数据对金融信用的验证则不那么有用。
这意味着,大数据征信要真正发展起来,尚需时日。事实上,此次央行对8家机构进行检查时,8家机构相比于年初均有提高。但由于从业时间及业务基础不同,各家机构“成绩”差别很大。
“央行验收的内容里其实就包括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内控制度、业务规范、业务合规性等等,这也是央行征信管理部门对我们这些机构重点监管的范围。”李广雨透露。
目前,除了央行的征信系统之外,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第三方机构基本只有上海资信、深圳鹏元和北京安融惠众几家。根据央行发布报告,截至2012年底,个人征信仅占征信市场很小份额,规模近2亿元左右。而据专家预计,国内征信规模起码在几千亿元以上。正因为此,尽管牌照尚未正式下发,但各家机构间的竞争已日益激烈。
未来千亿空间前景广阔
此前,多家券商研究报告称,看好征信市场这个“金矿”。根据宏源证券分析师的分析,通过中美对比测算出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机构预测,随着个人征信业务的放松,未来征信政策放宽的预期将更加强烈,其中仅资本市场上涉及个人征信业务、征信系统开发、征信信息咨询的概念股有望获益。
方正证券报告显示,个人征信行业市场很可能在2010至2015年达到千亿级别空间,对应行业10年和1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6.2%和51.33%。
宏源证券预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可增长空间巨大。
而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很多非金融信用的应用场景,例如租车、租房、应聘等生活服务场合,没有得到征信系统的覆盖。非金融信用应用的落后,一方面缘于过去央行金融信息为主的数据来源,另一方面也受到征信系统查询便利性的限制。
隐忧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一位民营征信内部人士告诉京华时报记者,此前央行给8家民营征信机构6个月准备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机构在内控制度和系统后台的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的保护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而这方面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以说是在一个“灰色地带”,如果稍加疏忽,就有可能碰到红线。
据了解,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中,尚无专门而详尽的社会信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仅有《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但对泄露公民信息要承担何种责任,也没有具体规定。
“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或将造成严重后果。轻则个人信息被盗卖,接收到各种骚扰电话,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存款失窃等等。目前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中的银行们未经授权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不排除其他企业使用客户个人信息也是触犯个人隐私权”。一位征信业人士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
他建议,民间个人征信系统建立时,应该确认当事人是否给予授权分享个人信息,其次企业应该遵守职业精神,依法保护客户信息。最后,当事人必须知道企业使用了个人哪部分信息,企业应该履行告知义务。
此外,上海严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桀禹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公民依法对自己的个人信用信息享有隐私权,包括支配权、控制权、不受侵犯权以及利用权。我国刑法修正案专门设定了条款。其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将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虽然征信立法不健全,但是中国司法对于人信息保护趋于严格。
- 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启动 今年有望发行8000
- 中国大病保险市场空间达400亿 覆盖人口近10
- 瑞银:全球人民币储备未来五年或增3万亿
- 2015年广东省保险规模有望首次超越香港
- 银行信贷放闸支持光伏产业 行业扩张提速
- 前海微众率先完成落地 民营银行将迎来春天
- 2015年网贷行业成交量有望超2500亿元
- 我国民营银行或将开启“黄金时代
- 沪指创10个月单日最大涨幅 增量资金蜂拥而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