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伟哥:白云山“金戈”10月上市
2014-9-19 9:14:5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20年终于炼就中国首粒“伟哥”
“金戈”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昨日上午,白云山制药总厂厂长朱少璇介绍,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辉瑞万艾可还未在美国上市之时,白云山制药总厂就开始研发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和片剂,并按照我国化学药一类新药的要求申报临床批件。2001年3月,获得国家药监局一类新药临床批件。2003年获得原料和片剂一类新药证书。
尔后,广药白云山之所以迟迟未能启动“伟哥”的生产,一个关键的缘由就是辉瑞公司在中国申请的用途专利抢先获得了批准,白云山迫不得已暂停了生产批件的申请注册。
随着今年5月12日辉瑞万艾可在华专利到期,广药白云山才再次申请注册相关批件。
不过,在过去十年间,陆续有近20家药企对“伟哥”进行抢仿。而白云山金戈之所以拔得头筹,除了研发启动得早之外,广药集团内部人士认为,广药集团研究总院院长、“伟哥之父”、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弗里德•穆拉德的加盟也是关键因素。
谈起金戈的研发历程,李楚源在昨日的发布会现场表示百感交集,“近20年来金戈正如其名字一样,金戈铁马,披荆斩棘。金戈的研发历程正是我国新药研发苦与险的见证者,也是新药政策不断变更的经历者。金戈的诞生,是广药白云山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也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带来里程碑的意义。”李如是说。
对金戈的药效,朱少璇表示,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致性评价的标准,金戈在杂质、杂质谱、溶出行为等一致性对比研究上与“万艾可”一致。
低价战略有望拿下5-10亿销量中药伟哥纳入研发计划
作为首款中国版“伟哥”,金戈的市场策略倍受资本市场关注。
广药白云山昨日正式宣布金戈将在今年10月底正式铺货。在新闻发布会上,白云山还与大参林、海王星辰等国内排名前列的多家连锁药店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副厂长王文楚介绍,在金戈的产品渠道上,将零售药店与医院渠道并重。而这正是广药白云山的最大优势。在药店渠道上,广药白云山有着庞大的销售网络,在整个医药行业均名列前茅。而在医院渠道上,负责金戈销售的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一直是全国抗生素的龙头企业,医院渠道和团队皆非常优秀。白云山金戈将借助广药白云山强大的药店医院和渠道优势迅速铺货打开局面。
产品形态方面,王文楚介绍,金戈包装为金色,药片为粉色,以50mg/粒的剂量单位,分为一粒装、两粒装、三粒装、四粒装和十粒装等多种不同的包装规格。王文楚说,这是因应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包装规格和色彩搭配。譬如,一粒装满足消费者一次性需求,而十粒装则着眼于性价比。
李楚源表示,在产能方面,白云山制药总厂片剂车间设计产能达到40亿片/年,能满足金戈的市场需求;同时,广药白云山旗下白云山化学药厂还具备生产金戈原料的资质,完整的产业链让金戈更具成本优势。在市场看来,目前在华销售的外资药企三种伟哥售价高达90-136元/粒,导致部分消费者购买能力受到限制。价格将成为金戈的一大优势。
“金戈将会比万艾可明显降价,预计是辉瑞万艾可相同剂量的一半价格,但实际价格要等产品10月上市以后再公布。”广药白云山内部人士透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张步泳指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20-70岁男性人口4.88亿计算,中国ED的患病人数为1.27亿。以10%的就诊率计算,就诊人数为0.127亿人。以这个数据来推算,未来中国ED药物市场容量有望达到百亿级别。
“广药白云山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实现利润总额12.74亿元,同比增长34%,今年将有望实现650亿元销售收入。这一强大的实力将为金戈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势支撑。”李楚源表示。
张步泳分析,“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对ED这一类的药物,如果它的人次从平均每年用一次到两次,就是2千多万,每年增加一次它的规模就是10个亿,如果一年用两次那就是20多个亿,所以它的市场是非常大的,随着GDP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使用次数可能一年不止一次,可能两次,甚至是多次,那么每年的规模以10亿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白云山金戈有望在未来3-5年实现5-10亿元的销量,成为白云山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大品种。”
虽然广药自称“金戈在未来有望成为中国ED药物的第一品牌”,但还认为他们对金戈的定位远不止于此,“未来,白云山还将开发系列的伟哥产品,包括开发中药伟哥、抢仿其它抗ED原研药等,形成ED药物产品线。研发中药伟哥,打造抗ED产品线,为广药集团未来三年进入千亿俱乐部,2020年实现世界五百强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李楚源说。
- 创新驱动转型新路径 制药行业前景渐清晰
- 国产“伟哥”获准生产 万艾可将迎中国劲敌
- 今年青海冬虫夏草量价齐跌 下游公司利润上升
- 外资垄断八成高端医疗设备市场
- 我国十三五重大新药专项编制启动
- 中药材价格高烧4年迎暴跌
- 浙江胶囊业再曝产业危机 9千万粒毒胶囊流向成迷
- 中药材种植业面临“成长中的烦恼”
- 我国险企瞄准高端医疗市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