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产能复苏 打压黄磷市场
2014-9-9 16:40:4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实际上,国内黄磷供需不对称已近10年了。虽然黄磷作为战略性物质,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是农药、磷酸盐等产业的重要原料,但其200万吨的巨大产能已远远脱离和超越了下游所需,形成了时刻威胁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农药、磷酸盐等下游对黄磷有着刚性需求,但需求增长缓慢,并基本都有迹可循,绝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更何况目前开辟新用途的机会还很少。因此,如果依赖下游需求自然增长,要使黄磷供求关系实现平衡,或将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可以说,如果不彻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黄磷市场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迷。而根本出路就是解除潜伏产能的困扰,实现行业“瘦身”轻装突围,从而改善市场供需关系。
须知,黄磷潜伏产能多为单套5000吨以下的中小黄磷装置,其工艺、能耗、环保相对落后,但却有开停车灵活的便利条件,主要分布在滇黔川鄂等磷矿富集区。那么,作为落后产能的主要集群,它们缘何有着这么顽强的生存能力呢?
首先,监管缺乏刚性,淘汰力度不足。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早已发布了《黄磷行业准入条件》,《黄磷行业产业政策》、《黄磷能耗指标》、《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黄磷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措施,制定了单座电炉产能、综合能耗、尾气回收等准入标准,还先后公布了两批74家黄磷准入企业名单,然而问题是,对于那些尚未达标的中小黄磷装置,并没有哪个部门出面强势阻止其生存与生产。而一旦行情回暖,这些装置照样送电生产运行。
其次,所有制形式多样,整肃阻力巨大。因黄磷进入门槛较低,对资金与技术要求不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磷矿产区雨后春笋般地矗立起一座座黄磷炉。其投资主体复杂,经济成分多样,有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个体资本、混合资本等,这无疑对行业重组整合和淘汰落后极其不利,形成了难于把控的潜在的市场冲击力量。
再次,由于黄磷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区,而这些地方一般为经济欠发达区域,地方基层政府普遍患GDP饥渴症,十分看重黄磷装置带来的经济指标和税收数据,且部分基层公职人员也有相当投资。因此对中小落后黄磷产能能护则护,能保则保,甚至采取欺上瞒下的手段保其过关生存。
综上所述,如果不彻底消除过剩潜伏产能,黄磷开工率很难恢复到合理水平,行业运行质量难以改善,业内企业的苦日子就没有尽头,市场也就难现繁荣迹象。
- 巴斯夫上海第二条聚异氰酸酯生产线成功投产
- m-PE不再依赖高价进口货
- 中国终止对丁苯橡胶实施反倾销措施
-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应规范化发展
- 英研究小组利用大肠杆菌可低成本生产丙烷
- 沈阳核电用橡胶获科技部支持
- 1-7月常熟异丙苯进口大增
- 首个海藻多糖空心胶囊项目在北京投产
- 环保加压 涂料油改水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