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阶段性进步需完善标准体系
2014-9-5 17:33:4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据了解,我国已获得欧盟COS证书的有效总量579件,产品达到340多个,参与的机构200多家;而在美国FDA,中国做DMF备案的品种数量达1100项(有效Ⅱ类),定制生产的DMF超过了印度。
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国际市场对低端基础原料药的需求空间趋于饱和,高附加值原料药以产品质量为内涵的政策门槛提高。
基础原料药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利润点也越来越低,如果我国不能将这些原料进行深加工,那么这些原料最终只能当做普通的化工原料出售,这提示我们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寻求原料再开发的新路线。
目前国内一些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瓶颈,开始转向有特色的原料药生产,如浙江海正出口的辛伐他汀、阿卡波糖;浙江天宇出口的2-氰基-4-甲基联苯、洛沙坦;浙江新东港出口的阿托伐他汀中间体、诺氟沙星等。
有专家表示:原料药有5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援助贸易阶段,第二阶段是大宗基础原料药阶段,第三阶段是法规市场学习阶段,第四阶段是原研企业专供生产阶段,第五阶段是高端原料仿制阶段。我国目前还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法规的不健全和标准的不明确延误了中国原料药产业的发展。
原料药在医药界的地位不可忽视,我国医药企业十分重视这一行业,因此,我国原料药产业想要健康长远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 土壤修复产业冷清亟待立法
- 涂料行业调结构走“亲民”路线
- 未来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 低浓度磷肥行业发展亟须重新定位
- 国产纺织机械产业发展升级三大问题分析
- 我国软件企业规划国产化四大路径
- 国内建材家居新出路:品牌集中化
- 粮食市场新常态倒逼政策调整
- 国产4G千元机深陷价格战 产业链亟待整合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