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地产成都13亿夺攀成钢地块
2014-8-25 17:09:5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其中,最受关注的锦江区攀成钢2号地块,经过103次激烈角逐,最终由中粮地产成都公司以总价13.16亿元、楼面价6820元/平方米竞得,溢价率24%。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粮地产此次以24%溢价率拿下攀成钢2号地块,属正常范围。按照中粮一贯的定位来看,未来很有可能建成高端项目。
而与本次拍地相比,8月份成都的土地市场供大于求,显示房企们谨慎观望的态度。据不完全统计,8月至今,成都共出让39宗地,其中成功出让的土地仅占61.54%,有溢价的土地则仅为20%左右。
13亿夺攀成钢地块
当天的竞拍现场,攀成钢2号地块共计吸引19家房企参与竞拍,包括东原、蓝润、绿地、合能、吉宝、保利、天合、中粮地产等。
出让公告显示,锦江区攀成钢2号地块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二环路以东,双桂路以南,汇泉北路以西,通汇街以北。
地块用地面积6.43万平方米(约96.47亩),土地用途为住宅兼容商业,建筑面积19.29万平方米,其中可兼容的商业面积不大于1.93万平方米,起始单价约5500元/平方米。
有意思的是,此次参与竞拍的房企们显得异常谨慎,一开始只以楼面价10元的涨幅出价,唯恐价格一下飙高。竞价最初在保利和中粮地产之间展开,此后陆续出现了其他包括蓝润在内的竞争者。
最终,经过103次激烈角逐,中粮地产以总价13.16亿元、楼面价6820元/平方米力退众房企,成功拿下该地块,溢价率24%。
据了解,攀成钢2号地块是攀成钢板块沉寂两年后的首次放量。攀成钢板块素有“天府走廊”、“主城区第一板块”之称,地处锦江区政府重点规划打造的东大街金融中心,拥有商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
一位接近参与竞拍的某房企的市场人士表示,从房地产角度看,攀成钢的土地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有最优质的城市资源,包括综合体、交通路网等。“品牌开发商对那块区域都非常看好,目前它的住宅价格跟成都最贵的区域比较接近。”
对于此次中粮地产以24%溢价率拿下攀成钢2号地块,该人士则认为,24%属正常范围。
资料显示,中粮地产在成都已开发凯莱帝景、御嶺湾、中粮·祥云、中粮·香榭丽都、中粮·锦云等项目,定位均为高端项目。其中,位于城东的中粮·锦云项目是最新开盘项目,除此以外并没有待售项目。
成都市场分析师杨明富表示,中粮地产在成都的土地储备不多,因此拿下攀成钢2号地块是“势在必得”。同时,按照中粮地产一贯的定位,该地块未来很有可能建成高端项目。
土地市场冷热不均
尽管此次出让的攀成钢2号地块受到众房企的追逐,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事实上,近期成都的土地市场整体供大于求,显示房企们谨慎观望的态度。
据不完全统计,8月份成都已发布49宗土地公告,供地总量5200亩,这几乎预示着每隔两天就会上演一场土地大战,供地起拍价总和超过136亿元。不过,截至8月22日,8月份成都已共计出让土地39宗,其中成功出让的土地仅占61.54%,有溢价的土地仅占20%左右。
此前7月份,成都出让19宗土地,累计出让面积1510.74亩,最终成交10宗,总成交面积714.86亩,环比下降32.77%,同比下降45.7%;成交金额34.44亿元,环比下降48.96%,同比下降43.25%。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高度关联,土地市场容易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所影响。同时,地方政府以量换价,供大于求就也导致成交表现不理想。
无独有偶,杨明富也分析称,房企目前急着销售现有存货,在没有解决存货问题前,他们对土地的热情可能就没以前那么高。“项目的销售利润被削得很薄了,大家都不太想拿地。”
“此外,很多房地产企业正在谋求转型,养老地产、文化旅游地产、创意文化旅游地产等新的开发趋势上,这也是商住土地受冷的一个原因。”
此外,对于此次拿地的中粮而言,攀成钢板块目前已先后进驻新加坡仁恒置地、新加坡吉宝、韩国乐天、新鸿基、恒基兆业、九龙仓、香港置地、绿地、合景泰富等国内外房企,在这些知名房企的环绕之下,中粮项目的未来势必也会有强大的竞争压力。
对于销售策略,中粮地产董事长周政此前的一番话或能透露些许信息。周政曾于5月的股东会上表示,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房地产市场,中粮地产还是会采取灵活的策略。
比如有一些城市,有一些项目采取走量,价格相对灵活,有一些项目是量价齐用的策略。“总之,如果能够走量,价格也合理,能够被市场接受,中粮地产就按照这个方法去操作。”
- 7月国内楼价大幅下跌 带动地板市场回暖
- 北京豪宅去化面临难题 压力山大
- 中粮置地8.45亿拿三亚约15万平方米地块
- 谷歌眼镜新专利:与普通眼镜无外观差异
- 华融74.6亿北京拿地 开发商直呼“看不懂
- 华润置地今年销售超700亿可能性不大
- 广州二手7月楼价创今年新低
- 昆明官渡区8月20日拍卖9宗地
- 64城房价下降 厦门仍领涨全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