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绝大部分是房贷,居民新增房贷在7月新增贷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对推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信贷增量居然靠居民房贷支撑,这不仅是一个畸形的信贷增长趋势,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绝非福音。
笔者认为,居民购房长期贷款增加,不仅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且对银行本身来说也是个危险举动。具体说,它会带来四方面经济金融隐患:
首先,会加大居民杠杆风险,进而加大银行信贷风险。从短期来看,银行增加居民长期房贷,不会存在多大风险,但居民房贷期限过长,不确定因素增大,对银行贷款安全性影响也就越大。上半年中国新增房贷与GDP的比值高达6.4%,不仅远超日本历史高点(3.0%),也接近美国历史峰值(8.0%)。这意味着居民购房边际杠杆率或已接近极限。
其次,加大居民生活成本和经济负担,影响内需政策实施。居民购房贷款越多,贷款时间越长,相对承担利息支出越多,经济压力也就越大,不少人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奴”,生活幸福指数降低;尤其用于支付房贷资金较多,其他消费就会被大大压缩,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不利。
再次,容易导致政府对楼市刺激政策的依赖性,使楼市调控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当前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加大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去库存不择手段,放任房地产加杠杆,这会使房地产调控陷入两难怪圈:即控制房价,经济可能有大幅下滑的风险;不控制房价,又要警惕房地产泡沫可能越吹越大,将隐含更大的经济风险。
最后,将更多资金引向房地产,加剧产业经济结构畸形,有吹大房地产泡沫之虞。从贷款增加看,7月份不仅新增贷款几乎全部进入房地产领域,而且其他实体企业还被抽掉了巨额资金,最终也流入到房地产行业。过多资金通过居民房贷流入房地产领域,必然减少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使实体经济融资难陷入更深泥潭。同时,过多资金流向房地产及其他产业领域,必然导致部分企业缺少合意的投资机会,进而新增信贷需求下降,甚至积累资金优先偿还贷款,最终资产荒问题不断加剧。
由此,银行在居民购房贷款政策上,一定要拿捏好。不能打压得太狠,也不能任意放松没有边界。要密切关注广义货币(M2)的增速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至10.2%、M1与M2形成的“剪刀差”在7月创下历史新高的现实,主动作为,发挥好窗口指导作用,提振实体经济贷款和投资冲动,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新人填旧坑难以为继,养老保险亟须改革
- 贾康谈房地产税:去库存不影响启动房地产税立法
- 如何将不良资产背后掩藏的价值刨出来?
- 评论:现在市场对降息降准尚无迫切需求
- 勿让强制退市成为“纸老虎”
- 区别对待房地产企业融资更显理性
- 招商固收点评7月金融货币数:货币信贷不及市场预
- 评论:上市公司应该学学“傅园慧精神”
- 估值是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