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一季度“开门红”未能延续,如果说4月仍处观望,那么,5月中国经济数据显示,这种下行态势在进一步加剧。
“投资系”数据均降民间投资增速创纪录新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涨9.6%,跌破10%,创2000年5月以来新低。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同比增长3.9%,创下记录新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民间固定投资增速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在进一步扩大。今年1-5月,民间固定投资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7个百分点。
“民间队”投资疲软时,“国家队”投资仍在发力。5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4992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1-4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8192亿元,增长32.2%,增速均保持在高位。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7.9%,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4%,财政稳增长和信贷支撑迹象明显。
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全国固定资产投增速”走势图来看,在2015年12月之前,两条曲线走势图基本吻合,但从2016年开始,两条曲线开始出现分化,且分化呈现扩大趋势。在全国固定资产投增速上涨的同时,民间固定投资增速却出现快速下滑。
国务院督察组经过对18个省市区督查发现,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民营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困境;二是投资准入门槛高,部分垄断行业没有完全放开民间资本投资,致民营企业投资“没门”。
而市场有观点认为,民间固定投资增速的下滑,与房地产市场走旺不无关系。实体经济利润日益微薄,促使民间资本将逐利点转向,房地产价格迅速上升,进一步吸引民间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与今年前5个月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相应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回暖,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核心城市房价在迅速上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79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4.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6775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53.4%。另外,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5月份百城住宅平均价格为1166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70%,同比上涨10.34%,涨幅均扩大。这是百城住宅均价自2015年8月份以来连续第10个月出现双涨态势。
房地产销售在较快增长,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却出现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在自去年底1%增速的谷底连续3个月爬坡上涨以来,5月份再度出现下滑。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5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0%,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低位平稳产业分化明显高端制造业高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与4月份持平,与3月份6.8%的增速存在一定距离。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分行业来看,产业之间分化明显,高端制造业在高速增长,但传统周期性行业出现下滑。
数据显示,5月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为主的高端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5%,增速较4月提升1.9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0%,增速较4月提升1.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2%,增速较4月提升0.9个百分点。而传统周期性行业,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3%,增速较4月回落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1%,降幅较4月再度扩大1.8个百分点。
工业开始呈现需求侧与供给侧背离现象。5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3%,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65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0.8%,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供给端工业生产并未见下滑,5月PMI数据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均较4月均出现回升。全社会用电量亦可印证,5月全社会用电量47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增速比4月份提升0.2个百分点。
在传统周期性行业增速下滑时,在房地产投资整体回暖的带动下,本应是“去产能”行列的钢材、水泥产量却出现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钢材产量达9946万吨,同比增长2.1%,增速较4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水泥产量达22661万吨,同比增长2.9%,增速较4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货币再现“放量”“边际效应”却在减弱
5月货币市场再现“放量”,M1同比增长23.7%,创新高;M2尽管从上月12.8%回落至11.8%,但机构分析,主要是因为基期M2高增影响,去年同期央行为稳定金融市场进行被动投放令基期数据高增,成为本月M2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人民币新增贷款也再次走高,央行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855亿元,同比多增847亿元,较上个月5556亿的人民币贷款增量,增加4299亿元,增幅达77.38%。
尽管市场不乏流动性,但货币流向却值得关注。以信贷为例观察,5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主要投向领域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而非企业融资。
数据显示,5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759亿元,短期贷款增加4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1亿元,同比多增3218亿,环比多增1001亿,创历史单月新增居民中长贷新高。住户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占5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量的53.59%,超过半数。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和面积均较4月下降,但海通证券分析,历史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到形成居民中长期贷款,约有1-2个月的滞后时间,所以,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长反映前期住宅销售高增的滞后影响,预计6月以后该数据将有所回落。
另外,5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9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825亿元,环比多增2255亿元,但同比少增723亿元,显示企业整体融资需求仍然疲弱。
与一季度天量贷款营造的经济“开门红”不同,5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近万亿元,对应的工业增加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均未有明显的拉动效应,货币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
5月数据将中国经济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眼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猛下滑,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背离加速,信贷放量不减却再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刺激效果。
占GDP贡献率约60%、提供就业岗位约80%的民营企业,几乎把握着中国经济的命门,但是“融资难、融资贵”和“投资无门”两道坎正在阻碍其发展。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需要解决的不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门”的问题,如果不改善中国经济结构,降低垄断行业投资门槛,即使有“钱”也会“脱实就虚”。
民间投资若陷困境找不到出口,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方向也未可知。
- 5月经济:货币放量效应减弱 投资系数据创纪录新
- 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需要提高警惕
- 解析A股被推迟纳入MSCI指数原因
- 5月M2增速连续数月呈下滑趋势 低于年初13%
- 学者谈中等收入陷阱本质: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问题
- 吴晓波:中国正在迎接“食利时代”的到来
- 中国投资者对国企的扭曲态度
- A股练好内功比入MSCI更加重要
- 新能源车迎来爆发期 储能等三大受益概念股重回“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