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
准入门槛被指太低
如果查阅近段时间的新闻不难发现,关于使用叫车软件发生的问题层出不穷,而消息更是全部指向专车司机的素质。如有消息称,广州一名女子乘坐滴滴专车,司机在开错路的情况下,反而指责该女子指路不明,最后更是对该女子辱骂后进行殴打,女子被打成眼部充血,浑身多处淤青。此外,Uber乘客侯女士也因为给了Uber司机1星评价,遭到了报复性电话、短信骚扰。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打车平台也是国家所倡导的。而面对类似乘客、司机屡屡发生冲突的背后,也被业界看成是打车平台在入行门槛方面的设立,存在着不少问题。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滴滴专车司机本身没有车,而是通过滴滴指派的劳务公司获得车辆。一位滴滴专车司机向信报记者透露,2014年时滴滴公司对于专车司机的入职门槛很低,只要拿着身份证、驾驶本、交押金即可提车上岗。从2015年开始,滴滴公司对专车司机实行入职培训,并开设“滴滴大学”。虽然看似将入职门槛进行了提升,但仍存在着不少漏洞。“2015年年初,虽然我们要进‘滴滴大学’封闭式培训三天,但滴滴公司入职并没有难度。培训完之后,交了押金就能上岗。”上述司机如是表示。此外,也有司机向记者表示,随着司机数量越来越多,有时不需要去“滴滴大学”培训,直接交押金也可以签完合同,拿钥匙提车。
这种培训模式也已成为很多司机集中吐槽的对象。滴滴专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随着专车司机人数的不断增多,现在只要有无犯罪证明、体检报告、驾照三年以上即可上岗。每期滴滴大学会培训100名左右的司机,通过率达到99%,剩余1%没过的司机,只要再培训一两期,一样可以过。
作为最早一批的滴滴专车司机,张师傅也告诉信报记者,“当时滴滴为抢占市场,与快的(合并前)、易到用车竞争,大量招聘司机,这也让入职几乎没有门槛。起初没有签订合同,之后的合同都是后补的。”
对内
品质成本硬性转嫁司机
虽然门槛低致使本应该提供高品质服务的专车司机良莠不齐,但其实这些司机也有着不少难言之隐。据了解,滴滴专车作为高品质的出行交通工具,车内为乘客提供了矿泉水、纸巾、口罩、蓝牙耳机、车载Wi-Fi等配套功能。但通过调查发现,其实这些硬件成本是由专车司机个人承担的。一位滴滴专车司机无奈地向信报记者表示,如果这些设备不免费提供给乘客,被发现会有1000元以上的罚款。而不少专车司机认为,这些硬件成本的费用不应由司机承担。此外,几位专车司机还向记者反映,入职前滴滴公司对他们进行培训,并收取700元/人的费用,承诺在滴滴公司工作半年后予以退还,但至今很多人未收到相关退款。
而这样的待遇,也与当时被滴滴招聘时的承诺有些不同。据了解,滴滴曾以短信的方式给不少司机发送过招聘信息,其中类似“滴滴承诺月收过万、上三险、没有任务,轻松赚钱”这样的美好愿景,只能留在不少司机的心中。
当然除了滴滴,刚进入中国不久的Uber也面临着发展迅速的阶段,似乎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虽然,Uber对于司机的条件是驾驶证、行驶证齐全,如果车辆行驶证名字和司机不一样,需要出具相关证明。但曾在Uber供职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起初Uber在中国并没有个人营运的车辆,而是通过和各个租车公司进行合作,由租车公司提供司机和车辆。但如今,Uber会吸收很多私家车主作为Uber的司机。此外,一旦乘客和司机发生冲突,不论是乘客还是司机,只能通过邮件的形式进行投诉,很多时候难以得到回应。
为此,北京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拜北斗称,以滴滴公司为例,作为用工单位要求司机必须提供免费矿泉水以及必须装备印有其标志物料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司机负担,增加了劳动成本,虽然为内部管理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平原则。应当综合考虑专车司机通过其劳动能够得到的收入等因素,再进行判断。
针对上述问题,信报记者分别向滴滴和Uber发送了相关采访提纲,在双方工作人员获悉了记者采访意图后,均表示会尽快进行回复。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双方均未对记者的疑惑做出相关回应。
解析
专车司机需明确合法权益
对于目前互联网打车平台管理的混乱问题该如何解决?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宝山向信报记者表示,这个领域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对运营者进行必要的资信与身份认证考查,为参与运营者建立诚信档案,对参与运营者的诚信业绩进行动态评价、评级,根据数据调整参与者的资信等级。王宝山同时表示,相关的运营公司也应与政府一起对运营者进行监管,并且运营公司应该对参与运营者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另外,也有相关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专车”这样的新事物,现在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标准及行业规则。但由于专车的快增长,且这种形式具有流动性很容易逃脱监管,增加了监管难度。所以建议相关管理机制及法规尽快出台,规范专车行业的正常发展。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甲也认为,应尽快建立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正常的规章制度下运行。也建议将专车司机纳入正常劳动者范围,确保司机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保障条件并正常为司机缴纳社会保险。对于乘客的合法权益国家也应当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来维护。
不过一位互联网行业的经营者也向信报记者表示,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由于缺少经验,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创业型企业资本本身比较紧张,导致其会对直接涉及其公司效益的领域投入更多,对司机的素质、年龄这些对效益影响不大的方面则缺少关注。该业内人士还分析称,这些创业公司在初期为节约成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对司机资质进行审查,他们只需要一个技术性工作者,这样肯定会影响公司效率。但如果强行要求他们进行这些审查,对公司成本又要求太高。对此,北京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拜北斗表示,即使是新兴的领域,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经营活动,不得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社会保险等。在此之外,其服务平台承担的是社会责任,是社会义务,不论是对于司机的选择,还是其他方面,其应该最大程度上考虑乘客的安全利益,对其自身品牌的提升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 大众高层同意自裁奖金 设法修复涉排放造假车辆
- 中国中车2016主攻美国市场:要做公共交通领域
- 川环科技高速发展蹊跷大裁员 产销两旺耗能暴降
- 观致年报疑点待解 上季度销售量与预期仍有较大差
- 华晨汽车自主品牌日渐式微 合资业务成唯一救命稻
- 江铃驭胜2016中国(国际)自驾与露营大会在京
- 游客来三亚游玩用“滴滴打车”半路被甩 投诉无门
- 丰田召回部分进口雷克萨斯 中国大陆涉及1532
- “滴滴”正式登陆美国 一期已覆盖近200个城市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