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周以来上海宝银及上海兆赢第二次宣布增持新华百货,持股比例已逼近大股东物美控股的30.747%。此前的9月10日,这两家公司刚从25%增持到28%。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宝银已于9月9日将其持有的新华百货22.60%股份质押给天风证券,这一举动显然是为了换取进一步增持所需的资金。
今年4月14日,同属私募大佬崔军旗下的上海宝银及上海兆赢首次举牌新华百货,宣布其持股已达5.01%,随后在4月底进一步增持至10%,成为新华百货第二大股东。
6月2日,上海宝银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上海宝银创赢投资公司致新华百货全体股东的一封公开信》(下称《公开信》),崔军在信中高调提出将与新华百货方面合资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将新华百货打造成中国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沃尔玛的结合体。同时,崔军还要求新华百货实施高比例分红计划,且要求获得新华百货两个董事席位。
《公开信》发出后,新华百货于6月2日紧急停牌。6月5日,新华百货发表澄清公告,称上海宝银《公开信》中提到的合作事项并未与其沟通或达成一致意见,而且董事会认为相关提案缺少合理的可行性分析,面临的风险较大,公司不予采纳。
监管部门也表明态度,基金业协会认为《公开信》内容构成对上海宝银及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如“每年给予该部分优先资金10%固定利息”、“从发行的公募基金的获利中我们提取20%的获利提成”、“通过上市公司的平台宣传”、“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一家小型保险公司,这样未来可为我们私募基金提供更多的没有成本的资金”等表述,违反行业自律规则,为基金监管法规所禁止。
6月8日,上海宝银因涉嫌以新闻发布代替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此次调查并未有结论,也未能阻止崔军的行动。一个月后,两家私募机构再次增持,截至7月8日,二者共持有新华百货3401.6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07%。
8月开始,上海宝银及上海兆赢动作频繁,继续增持,截至8月13日累计持股25%,并两次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第一次是8月10日,提请召开新华百货201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提议审核两个议案:共同出资设立“伯克希尔控股有限公司”的议案、罢免公司两名董事并补选两名董事的议案。8月24日,再次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并表示发现了公司董事会存在侵犯公司利益的情形,提出罢免公司六位董事,提请增选六位董事,再提议设立“伯克希尔控股有限公司”。
新华百货方面发表强硬回应,于9月1日公告称上海宝银对董事会的指责不实,而成立新公司的提案由于不具备确定性、针对性、建设性及可操作性,董事会不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因为提议遭新华百货董事会否决,9月14日下午,上海宝银致函新华百货监事会,再次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表决设立新公司和罢免及增选董事的提案。至9月16日凌晨,新华百货尚未对上海宝银的最新要求作出回应。
目前,上海宝银及上海兆赢已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新华百货股份的可能,这场私募基金和产业资本的较量已到刺刀见红的时刻。
- 中央商场业绩下滑内忧外患 净利犹如过山车
- 东芝发布业绩大幅下降 防财务丑闻再现
- 华润集团原董事长被双开 多位高管疑涉山西金业并
- 东航物流盈利艰难探索:如何南半球车厘子中赚钱
- 万达:大型儿童零售增长强劲 主力店业绩增长明显
- 王健林欲拆马德里地标 当地市民与市场坚决反对
- 宏图乐视乐语开启战略合作:资本+业务
- 阿里:市值首次低于腾讯 失亚洲第一科技股位置
- 美国税局否决雅虎免税剥离阿里巴巴股份计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