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蔡崇信与美国Pac-12主席LarryScott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两年独家战略合作,涉及赛事直播、票务以及相关衍生产品。前一天,阿里巴巴成立了独立的体育集团。蔡崇信首次为具体业务站台,足以说明其对这项业务的重视。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蔡崇信透露,阿里体育的主要方向是开发和制作优质的体育内容,并透过合作伙伴在移动端、家庭电视、阿里云系统等多个OTT渠道去分发。“我们认为,只要有优质的内容就可以吸引用户,体育赛事本质上与音乐、电影没有差别。”
新成立的阿里体育集团由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新浪和云锋基金共同出资。原SMG副总裁张大钟出任阿里体育CEO,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将担任阿里体育董事长。这是阿里巴巴在电商业务之外的又一个布局,此前阿里巴巴已经在健康、电影、音乐等领域纷纷落子。
在蔡崇信看来,未来电子两个字将不再存在,阿里巴巴会变成一家商务公司。“我们会更多和一些线下实体店的零售进行合作,你们也看到我们与苏宁有了战略合作,主要提供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子商务,而是整个商业市场。”
布局体育产业
在阿里巴巴集团的组织架构中,蔡崇信负责投融资和财务工作。与马云的高调能言相比,蔡崇信有着台湾人的谦和与低调。
由于对体育有着巨大的兴趣,蔡崇信主动参与了此次与Pac-12的合作。发布会当天,他首次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
蔡崇信直言,现在国内的校园体育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非常鼓励小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另外如果孩子在高中体育不错的话,进大学的概率就会增加。”
因此,与Pac-12的合作是阿里体育引进海外内容的开始。对于体育公司的规划,蔡崇信暂时还不方便多说。“我们刚刚成立,长远的目标还没确定,但方向很清楚。阿里体育希望让中国人都能够参与体育,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到体育后面的精神,也能让中国观众多看到精彩的赛事。”
不过,初步能够判断的是,阿里体育的方向是内容的获取以及渠道的分发。
“体育在中国的文化里面,还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产业。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精彩的体育内容都是从海外引进来的,包括英超、西甲、NBA。与我们的跨境电商引进海外优质商品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把优质的体育内容拿进来,形成自己的渠道。这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们有信心。”蔡崇信补充道。
随着阿里巴巴的入局,互联网+体育整个行业也站到了风口上。此前,万达集团已经收购了马德里竞技和盈方体育股份,腾讯也重金砸下NBA版权。今年5月,乐视体育宣布完成首轮融资8亿人民币,估值达到28亿元,由万达投资和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领投。随后,乐视体育在赛事、版权和体育用品上开始全面出击。
按照乐视体育内部人士的说法,其未来的商业模式包括内容平台、赛事运营、智能硬件和电商。
在蔡崇信眼里,阿里巴巴现在的布局就像下围棋,旁观者只能看到棋盘上的棋子,却不知道未来串联的方向。“现在谈阿里体育未来和各个其他业务线的配合还有点早,困难当然也会很多,我们会尽量想办法克服。”
从电商到文化娱乐
从2013年马云决心进军文化娱乐产业以来,阿里巴巴已经在多个业务点进行了布局,其中包括成立阿里数娱事业部、阿里影业,投资光线传媒(23.220,-0.62,-2.60%)、推出天猫魔盒、65亿入股华数传媒(25.07,-1.30,-4.93%),12.2亿美元投资优酷土豆、36亿入股魅族等。同时,阿里巴巴还邀来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和宋柯成立了阿里音乐。
可以说,阿里巴巴已经在影视版权、电影制作、在线售票、数字音乐、数字出版、手机终端和OTT全面卡位。未来的阿里巴巴平台,不仅提供各种物质商品,还要提供娱乐体育等内容产品。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中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2013年实现增加值35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2006-2013年复合增长率达20.2%。不过,该行业是跨行业的融合,整个产业的参与者众多,且成熟度不尽相同。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杨立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国内的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赛事运营、场馆运营和体育营销,但是政策和资金上的投入都不足。民营资本和企业如果能参与进来,有望打破这个现状,成为校园体育或整个体育行业的补充。
- 凯撒股份股东趁机减持 三度高溢价购游戏公司
- 香港亚视获内地新股东收购 将重新申请免费电视牌
- 娃哈哈双语学校“罗生门”:涨价4万引不满
- 乐学在线: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
- 腾讯:改编《花千骨》有声读物 遭索赔七百余万
- 网易:12个月内拟斥5亿美元回购股票
- 凤凰网:传裁员将达四成 老牌门户网站纷纷转型
- 万达院线:拟战略投资时光网获20%股权
- 优酷土豆:关键时刻依旧没有摆脱亏损局面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