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视的是,在房企有关指标下滑的大背景下,恒大上半年净利润、核心业务利润双双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均首次半年超百亿,遥遥领先同行。
房企未来可能缩减到几百家
昨日业绩披露,上半年集团总营业额777.4亿人民币,同比上涨22.7%。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净利润逆市增长,达132.9亿同比大增40%,增幅全国第一。核心业务利润101.6亿,同比大增56.5%,增幅同样领跑。
“未来房地产行业总需求是下降的,总量会减少。恒大市场份额目前在2%左右,但机会在于通过并购吸收,我们的份额会增加,”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昨日在业绩会上表示,中国房地产企业高峰时有6万多家,现在也有2万多家。未来可能缩减到仅剩几百家。行业机会仍然很多,恒大也会寻求机会收购优质项目。
行业持续调控的背景下,恒大上市六年连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许家印透露,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重点业绩指标三成增长。有券商人士分析,主要有几大因素,坚持“现金为王”战略,在高速增长中保持充足现金流,截至6月30日恒大现金余额达815.7亿,接近万科、保利的总和。同时严格管理,据悉,恒大成立18年来未发生一笔逾期还款。目前恒大盈利稳定,毛利率维持30%左右。
多元化均依托房地产
恒大目前旗下多项业务均依托于房地产带来的庞大社区资源。昨日恒大介绍,与腾讯合作搭建互联网社区平台建设,未来也剑指行业龙头。
刚刚公布业绩的恒大健康,实现净利润1.2亿港元,同比大增985.7%。其发展也依托于恒大体量高达400多万的成熟社区,链条上的产业包括高端医疗、养老地产、美容养生,提供颠覆性的高端物业服务。
借助恒大房地产既有资源,下半年将在全国开设10家互联网社区医院,未来在海南、上海、深圳等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恒大医学美容医院,形成连锁服务网络。多家龙头券商也肯定了恒大及恒大健康在业绩等方面的表现。
国信证券有关研究员分析认为,恒大与旗下文化、健康、足球等产业相互依托,为多元化产业输送社区资源,形成利好。健康已站上“互联网+医疗”的风口,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海通证券也认为,以健康产业为代表的恒大多元产业已进入回报期,其中恒大健康最有希望与地产业务规模并行。
上半年重启买地
去年颇长一段时间,由于土地储备较为充足同时全国市场发展不稳定,恒大停止了土地购入。而今年上半年,恒大再启动土地“收割”,上半年拿下35个项目,其中22个位于一二线城市,13个位于三四线城市。上半年新开盘项目23个,在售项目达299个。
目前恒大的发展信心还来自于其土地估值的上涨。截至2014年底恒大305个项目的土地原值为1611亿,国际知名评估公司世邦魏理仕根据目前市场评估,得出估值4121亿,增值率155.8%。以评估值代替原值进行测算,净负债率为29.1%。
而开发资金方面,恒大强调多元拓展。上半年获银行授信总额1820亿,未使用银行授信1342亿,可动用资金2157.7亿。
“开发方面,我们还是坚持立即开发、快速建设、大规模开发、快速销售,快速周转的高周转开发模式。”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钧分析表示。截至6月30日,恒大总土储1.44亿平米,在建项目291个,在建面积4170万平米,竣工面积1287万平米。
当前有国企积极并购或整合,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恒大注意。恒大管理层昨日直言,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不单是国企间,民营企业也有意收购国企项目。楼市持续盘整,行业集中度在进一步加大,中小房企生存空间正被挤压,大型房企优势继续扩大,市场优胜劣汰加剧,强者恒强大者愈大。
- 爱屋吉屋:接连发生投诉事件 烧钱模式被指难持续
- 万科或面临“门口野蛮人”危机 华润表态支持万科
- SOHO中国盈利之困:同比降九成
- 廊坊发展主营业务半停滞 大股东资产注入无期
- 融创账面现金168亿 维持较高水平
- 万科保利:物业分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
- 融创:业绩稳步增长 现金流充足
- 保利置业上半年净利下滑九成
- 佳兆业债息引危机 郭氏“卷土重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