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两日累计升近200点子,加上昨日美元兑日圆和欧元等货币均下跌,市场对人民币短期表现的信心有所恢复,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第四日上升,最高曾见6.3755,收报6.3763,为8月11日以来新高。离岸价也维持升势,一度曾大涨接近200点高见6.4411。不过成交量缩减至282亿美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的515亿美元大跌近5成。综合8月份计,人民币累计贬值2.6%。以今年全年计,贬值幅度更达2.7%,均是汇改以来最差表现。
人币短期内或有反弹
路透社引述交易员指出,人民币中间价上升强劲推升即期汇价,意在扭转或淡化此前浓厚贬值预期,倒逼投机购汇止损出局,短期不排除人民币仍有阶段性反弹可能。由于离岸与在岸价差仍维持在650点子左右,短期内难明显收窄,因此套利需求难以消退。另外盘中大行持续结汇,使得部分购汇需求延后,导致日内成交量明显下降。
不过有中资行交易员认为,目前客盘购汇情绪变化不大,只是大行强推人民币升值,“不管是砸远期还是掉期,对客盘而言稍微延后购汇反而可以拿到更好的价格,至于能持续多久,还需要看大行的态度”。在官方上周干预之后,境内长端掉期小幅反弹,主要是此前止损盘不少,当前只剩零星卖盘,但估计反弹空间比较有限。
香港7月人民币存款增0.1%
另外,金管局昨日公布,香港7月份认可机构的存款总额微跌0.2%。由于活期及定期存款的跌幅大于储蓄存款的升幅,港元存款于月内下跌0.8%。7月份外币存款总额上升0.4%,人民币存款仅增加0.1%,至7月底的9,941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于7月份也较6月份轻微下跌,为5,836亿元人民币,而6月份的数字为5,929亿元人民币。
7月份贷款与垫款总额减少0.6%,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贷款(包括贸易融资)较上月减少0.9%,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贷款则增加0.2%。由于港元贷款跌幅略高于港元存款,港元贷存比率由6月底的79.9%,稍降至7月底的79.7%。经季节因素调整后,7月份港元货币供应量M1下跌3.2%,与去年同期比较则增加14.0%。未经季节因素调整的港元货币供应量M3于7月份下跌0.7%,与去年同期比较则增加9.2%。
- 两市半年报成绩单出炉 2800家公司净利超14
- 四大行利润增速滑至1%上下 不良压力仍在持续
- 钢铁板块阶段底部形成 后市依赖稳增长落实
- 两道坎成试金石 P2P行业洗牌加速
- 最强监管风暴来袭 63公司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 国务院首开专题会讨论金融形势:人民币没有持续贬
- 高盛: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被高估
- 广东消委会:8成银行未全面落实免收年费等规定
- 宝能系130亿上位万科第一大股东 子弹大多来自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