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市场的需求低迷已是业内不争的事实,产业链上下难逃此劫。在同期举办的2015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上,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也发出了相似的感慨,“一斤钢材不如一斤矿泉水和一斤白菜,一点不是危言耸听。”
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0997万吨,同比下降1.3%。按半年度比较,这是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钢铁消费同样大幅缩减,上半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36231亿吨,同比下降4.7%,去年同期的数字是下降3.4%。
相伴而来的是整条产业链的不景气,去年以来,煤、焦、矿、材价格全面下跌,行业利润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钢铁销售利润率仅为0.11,达近几年最低水平。钢铁主业是亏损的,而且亏损增幅比较大。
寒冬局势给企业带来了险峻考验。“我们在所有行业内调研,感觉到钢铁企业为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方面做了大量和积极的努力,”王利群在大会上话锋一转,“但是,效果还是不佳。”
供大于求的行业格局加速了企业分化,淘汰落后企业是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王利群认为,如今企业靠降价赢得市场份额,实际上赢得和挤占的是有限的市场空间,但是付出的却是亏损的代价,这个方法可能要走到极限了。“钢铁未来走出困境最关键的路,必定得有人退出。”王利群说,“实际上这个事做起来很难。”钢协在各地调研时发现,困难在于企业只有减产和停产,没有退出的意愿,加之地方政府各方面可能也会延缓退出的时间。“所以这需要企业、政府市场共同促进,只是时间越长,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越高。”
尽管今年以来钢铁产能在逐步削减,但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也需要长期解决。王利群分析,全产业链供大于求的格局主要源于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粗略地看,钢铁焦炭在五年前就供大于求;煤炭在三年前是供大于求;铁矿至少是两年前开始供大于求。供大于求之后形成了利润向下游转移,过剩的程度和两级分化的程度决定产业走出困境的时间,第一个走出困境是矿山,第二是煤炭,后面是焦炭和钢铁。产业链是需要大家共同走出来。
- 车企高层人事变动 频繁跳槽将成新常态
- 汽车价格下降:丰田等巨头展开缩减成本之战
- 全新福特锐界如何完胜汉兰达
- 出租车改革指导意见将出 数量将动态调整
- 8月汽车降幅超过预期 车企业绩分化加剧
- 4S店关闭潮初显 汽车金融产品缺乏
- 现代在华销量连续数月下滑 三名高管全面换防
- 车市步入严峻阶段 3大车企7月平均仅售出11万
- 汽车产销连续下滑 逾600家4S店放弃代理保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