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导游可拿合法小费
《指导意见》从法律层面对导游薪酬制进行了详细说明。今后,旅行社必须向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提供工资、带团补贴、奖金以及社保等一系列薪资保障。
最引人注意的无疑是“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旅行社可以制定相关的“小费”制度,并列入旅游合同中,鼓励游客在获得优质服务后,自愿向导游支付小费作为奖励,这意味着导游小费将被合法化。
据了解,2013年出台的新旅游法中,曾明确规定导游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因此小费在导游中一度被视为禁区。
现状:导游薪酬乱象多
“目前导游薪酬并不规范,乱象挺多。”记者从旅游业内多方了解到,导游共分两种,一种是旅行社正式聘用的专职导游,工资由底薪和导服费两部分构成,底薪最低的只有几百元;另一种则是挂靠在导服中心的兼职导游,没有底薪,只有导服费。导游一天的导服费在200元左右,而少数负团费出游的旅行团,导游基本上没有导服费,有的甚至还需向旅行社支付一定的“人头费”,来弥补不足的团费,再通过鼓励游客购物或参加自费项目,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这种0薪甚至负薪的导游,省内在张家界最为常见。
“有时导游不仅白干几天,很可能自己还要贴钱。”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导游薪酬不规范是游客与导游矛盾常发的症结,也是导游数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的根源所在。
政策落实或有困难
记者从省旅游局了解到,由于《指导意见》刚刚出台,试点城市还没确定,小费制在省内也暂未执行。不过,这仍然阻挡不了业内人士对“小费”问题的热情讨论。
华天国旅导服部经理丁佳胤认为,小费制可以引导导游通过优质服务来获得额外的酬劳,减少导游坑蒙拐骗等不文明现象,进而从根本上打破旅行社、导游、游客三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形成一种优质服务的良性循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钟永德表示,对于优秀导游来说,小费制是一个增加收入的好事。但这一条款执行起来会比较困难,最大的阻碍在于与2013年新旅游法中“导游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的规定有所冲突。省旅游研究院专家马昕也认为,优质的服务是一种个人感受,很难对其鉴定标准制度化,“而且不论是文化传统、社会氛围还是个人的消费习惯,小费制在我国都很难找到根基。所以小费制的推广,还有十分漫长的过程。”
- 国办发文:促旅游消费 推动“互联网+旅游”
- 中国交建和港中旅拟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游邮轮业
- 印度将对中国发放电子旅游签证 或预热国庆印度游
- 南京多家酒店床单碱性超标:约等于睡在洗衣粉上
- 腾讯要约收购艺龙 在线旅游受追捧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实施 个人缴约600元
- 个人缴费约600元 多省年内将实施养老保险并轨
- 信用卡市场趋饱和 银行激战移动端
- “东方之星”事件后三峡游轮客流量降三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