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业内人士猜测,此举或意味着传言已久的航运业重组有望向深水区推进。若消息得以证实,这将成为继中国南车、北车合并重组后,央企整合的又一案例。
应当说,今年以来央企改革一直被决策层高度关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曾四提国企改革,表明了中央力挺国企改革的坚决态度。
今年6月5日,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等文件,强调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随后,在7月份考察吉林时,习近平实地考察了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并先后在不同场合三次谈及国有企业改革,指出“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而从实践结果来看,中国中车正式运管后的表现,表明南北车合并推进相对顺利、成效显著。7月22日,该公司宣布旗下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香港市区线地铁车项目,总金额约48.4亿元人民币。可以预期,随着中国中车成立并深度整合南北车资产和人员,其将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优势产能“出海”等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国内同门兄弟互相厮杀、大打“价格战”的恶性循环有望告一段落。
对于面临着与南车、北车此前相似困境的航运产业而言,南北车合并重组的案例具有较强示范效应。长期以来,我国航运龙头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在竞标国际项目时往往和本国同业对手激烈竞争并被迫压价,导致我国航运企业无论是中标者还是失利者都难以如愿,严重压抑了行业的发展潜能。在这一背景下,深度整合和重组是大势所趋。
5月20日,本轮航运业整合已经启动。中国远洋与中海发展当日傍晚发布公告,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中国矿运有限公司”,专营铁矿石海上运输和相关干散货业务。当时,业内专家将此举评价为“央企整合的新方式”,既通过股权纽带加深双方合作,又通过增量整合来推进央企存量业务重组,避免一下子进行大规模存量重组时遭遇更多阻碍。而在当前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我国航运业运力过剩、效益低下、整体大而不强的背景下,上述以业务重组为突破口的模式有望得以放大。而本次数家航运企业停牌即让市场各方纷纷猜测,继南北车合并形成“中国神车”后,航运业龙头企业或将重组,打造出“中国神运”。
事实上,在本轮央企重组潮中,不仅高铁、航运等产业正积极整合,船舶等多个领域也在筹谋规划。8月7日央行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即提出,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中车等先行者的成功将成为中国本轮国企改革大潮中的标志性案例,将激发后续其他国企参与重组的热情,让更多央企增强信心、找到整合重组的新路径,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形成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而各行业龙头企业的强强联合甚至强强融合,也将使企业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议价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并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当然,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也将充满争议,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决策层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改革方向外,如何做好文化整合,让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让优势资源指向国家战略重点方向,防止患上垄断企业懒惰病,应是重组整合激情沉淀后,企业必须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难题。
无论如何,央企改革方向已日益明晰,改革方案也日趋成熟。假以时日,随着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发挥引擎作用、产业链各环节相互支持配合,中国产能出口和装备“走出去”的竞争力有望大大提升,央企也将在实践中国“一带一路”等关键战略方面发挥更重要角色,其改革红利的释放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 15省坏账行开吃资产流转大餐 江浙等高债务地区
- 多家银行酝酿下调证券业务杠杆比例 光大已开风控
-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维信样本:未来金融将智能化
- 知情人士:国务院批准国企改革方案 欲用新加坡方
- 人民日报:未来实体经济仍是货币政策“主战场”
-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30万亿资产迎重
- 支付宝腾讯回应支付新规:会与央行保持紧密沟通
- 证监会或将重启再融资 利好还是利空?
- 外资银行瞄准“一带一路”机遇 加速在华市场布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