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针对不断发酵的银杏叶问题产品,国家食药监总局再次发布最新进展,要求汤臣倍健等10家企业6月25日前必须完成召回工作,而这也算是召回的最后通牒。
在国家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以及最严肃问责来监管药品之后,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今年毫无疑问将成为药品质量年,无论什么产品,只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都是高危品种。但很少有人能够料到,这起源于两家银杏叶原料生产企业违规的事件,会逐渐演变成一场针对银杏叶产品的全面清理,多家上市公司被波及,不少知名企业深陷其中。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最新消息,截至目前发现21家保健食品企业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购进“问题”银杏叶提取物。其中不少企业的银杏叶产品并未进入市场流通。但包括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上海剑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产品已上市销售。
“对于上述企业,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核实产品名称、批次、流向、数量等信息,责令企业采取封存、召回等措施。而企业则必须于6月25日前完成召回工作,”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称,“同时,召回产品的名称、批次、流向、数量等信息,要立即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有10家企业的产品已上市销售,包括:武汉天天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武汉名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济南伟星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北京夷洛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剑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
根据通告,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核实产品名称、批次、流向、数量等信息,责令企业采取封存、召回等措施。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监督企业于6月25日前完成召回工作。召回产品的名称、批次、流向、数量等信息将立即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现,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谋取非法利益,擅自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导致银杏叶药品有效成分分解,降低药品疗效,而按照现行药品标准检验方法却无法发现。
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两家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涉嫌生产经营以盐酸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并销售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保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所有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要立即开展自查。
- 中医老字号重生与进化:不走寻常路 发展基层中医
-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因环境违法被处罚5万元
- 银杏叶风波内幕揭秘:药厂擅改工艺每吨省4000
- 云南白药承认采购6.9吨非法银杏叶提取物
- 叫板食药总局 云南白药否认用非法银杏叶提取物
- 华润医药整合大幕重启 并购策略或生变?
- 华信生物等30家企业违法受行政告诫
- 西门子“贿赂门”风波背后:业绩低迷 强压库存
- 广药4650万增资控股白云山医院 布局医疗板块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