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暴跌6.5%,跌幅等同于8年前“5·30”惨案,这不是一场梦,这就是过去24小时内,A股又一次迎来的深度回调。周初投资者还在亢奋享受泡沫,周尾便勾起了“5·30”行情的记忆。
虽然历史不会简单地复制,但在几乎同一时点,同一跌幅,到底存有多少的共同点,又有多少不同点,需要让浮躁的情绪平静下来细细辨别。经历了疯狂,也经历了洗礼,只有抓住行情本质内因,才能在风雨后见到真彩虹。
市况对比:
跌幅不及放量远超
长阴暴跌,沪指单边成交1.25万亿元,创历史天量,伴随着量能的放大,沪指昨日下跌6.5%。《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进入二季度以来,A股明显进入了加速放量上涨的节奏,成交金额也较一季度有着大幅增加,沪市单边日均8500亿元左右成交成为常态,更有多日单边成交突破万亿元。而昨日,沪市1.25万亿元则创造了历史最高。
而2007年“5·30”当天也是不折不扣的放量下挫,当日沪指大跌6.5%,对应成交高达2755亿元,是2006年日平均成交额242.5亿元的11倍。同时,2007年5月沪市日平均成交也有2206亿元之多。由此不难发现,“5·30”大跌时,市场仍处于明显放量阶段。
不过,从跌停数量来看,昨日两市近500只个股跌停,约占个股总量的18%;而在“5·30”当日,则有近800只个股跌停,占比接近60%。不难看出,“5·30”暴跌更加彻底。
周期对比:
时点相近形态相似
缘何昨日暴跌令投资者会直接回想“5·30”,原因很简单,昨日是5月28日,虽然无法完全切合2007年5月30日,但考虑到5月30日休市的缘故,此次暴跌的时点与“5·30”时几乎同步。
在此次暴跌之前,A股持续上涨时间也与“5·30”之前相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数据发现,进入2015年,主板沪指在3月上旬之前处于高位整理,消化2014年11月降息后巨幅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而到了3月中旬之后,股指开始持续地上涨,鲜有调整。
而在2007年,主板同样在3月之前,处于高位震荡,也在消化2006年下半年的获利盘,进入3月中下旬,沪指进入不回头的猛涨态势,可以说,在暴跌前的上涨过程中,此次与“5·30”之时,也达到一定相似程度。
此外,从股指的涨幅来比较,2007年1月4日至5月29日,沪指累计涨幅达到62.02%,而2015年1月4日至5月27日,沪指的涨幅为52.77%,从暴跌前的绝对涨幅来看,2007年走势显得更加疯狂。
环境对比:
本轮市场化调控管理层更宽容
进入本月股指狂奔的阶段,其实官方媒体已开始提示风险。
从5月4日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三大官方媒体同时警示A股风险,这一幕相当罕见。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一直对降杠杆、伞型信托以及不合规的配资进行查处,证监会更是宣布对六类操纵市场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从表态来看,监管层采用了更多的市场化手段来推动牛市更健康、规范地运行。
而在“5·30”时期,监管层的态度则强硬许多。
2007年5月11日及5月23日,证监会两次发文,都采用了“买者自负”这样的措辞。遭到市场无视之后,提高印花税这样的“撒手锏”就不期而至。
估值对比:
整体市盈率仍低于“5·30”
再从估值水平来比较,截至昨日收盘,深市整体平均市盈率为60.59倍。其中,深市主板为37.38倍、中小板为75.21倍,创业板市盈率则达到129.86倍;而整个沪市平均市盈率则只有21.97倍。
2007年“5·30”时,沪市的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深市平均市盈率则在60倍左右,在6124点时,沪市平均市盈率攀升至69倍,当时中信证券市盈率为48倍,海通证券为39.34倍。
直观数值对比,目前A股估值相较“5·30”时期,并不算高。
信达证券日前也分析指出,在2007年5月29日,即“5·30”暴跌前一天,以当天收盘价计算的PE估值分布图,显示出当时蓝筹股相对较为低估。但是,当前的蓝筹股PE估值则相对平均水平更低。
诱因对比:
加印花税乃大杀器影响远超汇金减持
与“5·30”是由突发事件引起,整日股指低开低走不同。昨日的大跌,并无实质性重磅利空。
昨日早盘,沪指还处于上攻阶段,午市收盘前开始出现小幅回调。到了中午,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汇金于26日减持工行、建行合计逾35亿元,年内首度减持四大行。不过35亿元的资金对于如今的市场来说仅是“九牛一毛”。
而在2007年,财政部5月29日晚间宣布,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上调印花税消息一出,5月30日沪指低开低走,暴跌6.5%。
龙头对比:
中小票均为杀跌重灾区
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前期暴涨的小盘股和次新股成为市场杀跌的主要对象,更不乏盘中“闪跌”20%的个股。
次新股中以鹏辉能源为例,该股上市股价一直处于涨停状态,几乎一直无量封涨停,昨日收盘前夕,该股依旧死死封在涨停盘上,但就在最后5分钟,该股突然打开涨停,直线跳水到跌停,全天振幅高达20%。
鹏辉能源只是次新股暴跌的代表,鲍斯股份、运达科技、普丽盛以及金雷风电等数十只个股均完成了一次“20%的大跳水”。
同样,之前遭到爆炒的安硕信息、全通教育等小盘股,昨日虽然没有跌停,但是这些个股早已先于大盘调整,短期跌幅巨大,周跌幅排在跌幅榜前十。
而2007年“5·30”时期,当时领导市场的,也是小市值个股和题材股,重组题材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热点。而在最后“5·30”到来的时候,这些被爆炒上天的个股,出现连续的暴跌,比如新华光(现名光电股份)、东华软件、茂业物流等。
杠杆对比:
融资超2万亿放大波幅
目前的牛市,其实是货币宽松下形成的“水牛”,特别是融资高杠杆的推波助澜,使得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推动股指前行。
今年5月20日以后,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之上。
而在2007年,新股民疯狂入市成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当时开户数每天的纪录不断被刷新,社会闲钱不断流入股市中。
数据显示,2005年7月~2006年10月,我国居民储蓄资金少增大约3000亿元。而从进场情况来看,2006年股票型基金净增约1000亿元投入。
不难看出,在融资融券、伞型信托等作用下,如今市场杠杆远高于2007年,资金面更为充裕,同时资金面风险也更大。
结论
历史规律显示: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通过7项对比,其实不难看出,虽然大跌的时间点、跌幅与“5·30”相似,但是监管层目前对A股的态度是控制和纠偏,防止非理性的炒作持续存在;而并非像2007年那般,抑制垃圾股炒作,甚至不惜运用行政手段打压股市。而此次,市场化的力量让A股完成自我调整,这有利股市未来的运行。
而从历史规律来看,单日暴跌次日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几乎是十拿九稳,目前单日暴跌已现,不必恐慌。
本轮牛市尚未走完,这是共识,目前最大分歧就是是否到了阶段性高点,即中期头部。
那么,判断中期趋势,下周初的走势至关重要,如果下周初走弱,那么中期头部成立,未来三个月看淡。如果下周初继续保持强势上行,那么市场仍旧在原有上升通道中,创新高可期。
操作上,牛市中的调整,通常都是由快速暴跌完成,因此恐慌不可取,切忌盲目追涨杀跌。高杠杆要慎用,指数越上涨,越应降低杠杆,甚至是不用杠杆。此外,牛市的大顶很少是尖顶的形式,反复上冲挑战某一压力线未果,才会构成最终的顶部。
新华社:中期牛市不变 行情会走更远
正当人们为股指的持续冲高而感到不安时,沪深股市在沪指逼近5000点整数关口之际迎来了一次大的调整。28日,上证综指暴跌320多点,跌幅6.5%。分析人士认为,获利盘回吐、新股发行在即、汇金减持银行股传闻和券商收紧融资杠杆等多重因素导致暴跌,适度调整有利于市场健康。
本周以来,沪深股市一路走高,沪指不停歇地一口气连续突破4700点、4800点、4900点关口,直奔5000点而去。两市的成交频现天量,成交金额突破两万亿元。28日,随着“530”节点和5000点关口的临近,市场情绪趋向敏感。
经过上午的震荡走势之后,各种利空传闻在市场发酵,股指午盘持续走低。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4620.27点,下跌6.5%;深证成指收于15912.95点,下跌6.19%;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挫6.3%和5.39%。当日成交金额继续放大,高达2.3万亿元,两市600余只个股跌停。
“沪深各大股指经过一周多的上涨,再次积累了不少获利盘,适逢下周中核电等新股批量发行,投资者心态骤然微妙,市场波段性地回档是正常的。”中信证券投资顾问高翔说。
南方基金观点也认为,两个多月来,上证指数连续上升50%,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像样的调整。近期大盘连续上攻,累积了大量获利盘,获利盘回吐加大调整力度。而临近5000点整数关口,大盘在获利盘压力下出现一定的调整。
在市场自身有调整需求的背景下,下周“巨无霸”中国核电将领衔一批新股IPO,市场预期冻结资金远超前几轮,届时资金面将备受压力。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高翔认为,部分券商再跟进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汇金公司减持工行和建行的传闻以及央行定向正回购的传闻,都对敏感的市场情绪带来了压力。
南方基金认为,本次调整将充分消化获利盘的压力,有利于行情走得更远,中期牛市格局不变。
高翔则认为,从行情发展的逻辑看,一方面经济仍面临较大压力,保增长政策仍在持续加码,另一方面资金面仍然宽松,社会资金搬家入市的趋势未改,适当调整反而会使牛市走得更稳更长。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监管层不断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从规范券商融资业务、进一步放开融券业务,到严厉查处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旨在打击过度投机,控制市场风险。
分析人士也提醒,尽管有流动性的支撑,但随着股指的不断走高,风险必然积聚,投资者需保持谨慎,充分认识市场潜在风险。
- 发改委“松绑”企业债:数量限制、发行条件双松绑
- A股连续三日成交破2万亿释放重磅信号 后市再创
- 绿地建行开拓地铁市场 首只千亿轨道交通PPP基
- 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 未来可吸引2200亿“
- 贾跃亭减持套现逾百亿 或引发创业板地震
- 降息致利差收窄 业内:预计今年银行业盈利零增长
- 剑指5000点:社科院连续“押中”大盘 成大盘
- 中国建全球最大实货黄金基金 规模达千亿元
- 监管层两大“杀招”整治场外配资 A股新高后何去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