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无人机行业领军品牌深圳大疆科技公司与美国风险投资公司Accel共同宣布,大疆科技获得来自Accel的7500万美元投资。大疆公司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已经占据了70%的份额。民用无人机获得资本市场的追捧。大疆只是一个典型案例,无人机产业将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研发能力强、平台通用好的无人机整机公司和具有技术先发优势的无人机发动机公司将享受行业的高增长,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民用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
近期民用无人机再度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的5名毕业生,完成一项惊艳的发明——LilyCamera航拍飞行器,风靡世界。Lily神奇的地方就是操作极其智能,想要起飞时只需要把无人机抛向空中,它自己迅速找到平衡,无需你操控便可以自己开始飞行跟踪拍摄;降落方式也十分拉风,可以停降在你的手上;如果你想进行水上运动,完全不用担心它会进水损坏。如此智能的Lily是靠位于手腕的跟踪装置,它具有GPS定位器和小型麦克风,帮助无人机定位和录音。工作时间每次20分钟,支持1080P拍摄,飞行高度可达15米,30米半径的定位覆盖,时速可以达到40KM/H。摄像头还可以录制60帧每秒的1080P高清视频,和120帧每秒的720P慢动作。国外在民用无人机市场不断有新鲜的创意产生,更为贴近普通的消费市场的产品被不断研发。
国内方面,日前无人机行业领军品牌深圳大疆科技公司与美国风险投资公司Accel共同宣布,大疆科技获得来自Accel的7500万美元投资。大疆科技表示,本次投资将用于加速大疆产品在全球的推广,并进一步拓展产品使用领域。大疆公司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已经占据了70%的份额。大疆现已涉足包括影视拍摄、农业、环境保护、搜索救援,能源基建、测绘等诸多领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于无人机企业强烈追捧,看好无人机能够为用户提供新的视觉维度,想象空间将持续扩大。大疆只是一个典型案例,无人机产业则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
市场人士指出,人机产业链参与者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像大疆、Gopro这样的整机制造商,二是硬软件的上游制造商,其中芯片是核心零部件,它直接决定了无人机的操控性能、通信能力和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预计从2014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6亿美元,未来十年全球无人机总市场规模将达673亿元。无人机是下一个蓝海市场,未来十年将迎来爆发。
民用无人机产业化起航
无人机特点鲜明,优势显着,相比于有人机无需考虑驾驶员因素,机动性强、带载能力强、隐身性好,成本低;相比于传统地面作业方式更高效,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未来将有望在部分领域实现对传统方式的替代。
民用无人机由军用技术转化而来,行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为民用无人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10年无人机有望成为全球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增长最快的一个单元,增速有望超过20%。
广发证券指出,产业链方面看好总体技术、发动机技术和飞控技术三个环节。总体技术从顶层设计出发,决定了无人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研发能力强和平台通用性好的公司更具有竞争力;发动机技术门槛较高,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具有技术先发优势的公司有望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龙头;飞控技术是无人机行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总体单位都想掌握的核心无人机技术。以上三方面决定了无人机系统最核心的性能指标。
值得注意是,研发能力强、平台通用好的无人机整机公司和具有技术先发优势的无人机发动机公司将享受行业的高增长,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上市公司参与无人机业务主要有五个途径:
一是从事民品无人机研制且已有产品推出的上市公司,如通裕重工、山河智能等公司已有无人机产品打入市场。
二是通过并购或者获得无人机代理权,如主营厨房电器的伊立浦获得SAG授权在中国区独家总代理其无人机系统的销售,公司还通过收购德国SkyTRAC/SkyRIDER共轴双旋翼直升机项目技术资产和样机,成为民用无人机领域全球制造商。雷柏科技通过增资国内知名无人机生产商零度智控并设立合资公司,切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三是与研究机构合作正在研发无人机的上市公司,如金通灵、隆鑫通用、宗申动力等正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无人机。
四是从事无人机整机或其大股东从事无人机整机研制的上市公司。贵航股份、洪都航空和航天系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已能研发无人机,这几家公司有较强的无人机资产注入预期。
五是为无人机提供相关零部件的上市公司。中航机电、中航电子等公司均为无人机提供相关部件。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六:制造强国“三步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总体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建设制造强国任务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制造业发展面临形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二:我国制造业发展进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一:我国制造强国建设
- 《中国制造2025》出炉:主攻智能制造 明确9
- 国内机器人产业悄然崛起 倒逼外资产品降价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