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美国互联网银行模式对中国可借鉴
2015-3-11 18:03:2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综合来看,这几家美国互联网银行主要是线上为主展开业务,资产端主要是住房按揭贷款,并且竞争上对利率采取了一定的优惠。
Bofi:以房地产按揭贷款起步
兴业证券报告显示,Bofi成立于1999年,2000年开业;以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为主的方式开展负债、资产业务,背后以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支持,从而实现快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负债端,Bofi主要以互联网+手机App+借记卡形式,凭借有吸引力的利率和较少的收费来吸收存款。
资产端,从风险较低的居民按揭起步,向汽车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延伸Bofi的贷款发放依然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Bofi最初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主要是面向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后来逐渐拓展到汽车消费贷款、保理业务。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
目前住房按揭贷款依然是Bofi最主要的资产运用方式,公司从中获取利息收入和相关手续费。
Bofi顺利度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看,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自从公司开业以来,特别是2005年在NASDAQ上市以后,公司规模快速扩张,最近十年间资产规模年复合平均增速达22.53%;营收平均增速32.56%;公司开业第三年开始实现盈利,最近十年间复合平均增速达33.90%。截至2013年6月末,Bofi的总资产达到30.91亿美元,2013财年(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营收1.29亿美元,净利润0.39亿美元。
INGDirectUS:金融危机期间曾出现大亏损
直销银行是以对公业务著称的荷兰ING集团拓展海外零售市场的重要手段。
ING美国直销银行于2000年在美国设立,2002年实现首次年度盈利。2008年、2009年因为不良率大幅上升连续两年亏损,2012年出售给美国区域银行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在INGDirect的品牌下独立运营一年后,2013年初在“CapitalOne360”品牌下运营。
ING直销银行的目标客户是接受电话、网络等方式,受到良好教育,收入水平较好,对于价格敏感的客户群。ING直销银行几乎不设立物理网点,而是通过网络运营,吸引对存款利率敏感、对互联网熟悉的用户。
在资产端,从事操作简单、风险较低的住房按揭贷款,从而获得超过货币市场的回报,用以支持负债端的高利率。但总体来说,ING直销银行走的是“薄利多销”的模式,低资产端收益、高负债端成本,使得其NIM要低于同行业水平。此外,ING直销银行还几乎不存在收费项目,这导致其中间业务收入几乎为零。
从产品角度看,简化产品种类和服务过程,降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如果客户要求增加,则会被INGDirect移出客户群,从而避免增加额外的运营成本。
Simple:提供个人综合金融服务的银行服务商
Simple是由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人士创立的银行服务商,本身并不是银行,而是与合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由后者提供存款账户,Simple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电话等方式提供一系列的银行服务,除了传统的存款和支付服务外,还提供消费储蓄计划的理财服务。
Simple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使用者的日常储蓄和消费提供综合的理财服务:通过增加消费计划功能和储蓄计划功能,促使用户合理安排现金;对于每笔消费支出,用户可以通过贴标签等方式归类,用于事后查询报告等。
Simple只做平台,不做资产运用。通过提供有附加值的消费储蓄计划的理财服务吸引客户,并从合作银行手中进行利息收入等分成。
Simple的收入来自存款带来的存贷利差与支付带来的收单费,按比例与合作银行进行分成。而先进的技术优势使得Simple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运营和客户个性化需求,客户增长并不会带来边际成本的上升。
Simple在2014年2月被BBVA以1.17亿美元现金的对价收购,作为独立部门单独运营,但预计将与BBVA开展深度合作。
Bofi和INGDirectUS都强调通过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目标客户,利率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Simple则凭借较高的附加值服务,只给予象征性活期存款0.01%的较低的利率。
- 北大最帅双胞胎也创业:哥哥苑子文开卖面膜
- 解读:O2O创业要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
- 中国“汽车后市场”投资青睐互联网
- 解读:如何设定App的推广目标?
- 解读:创业正式进入3.0时代
- 专家:今年宽带领域投资或超2000亿
- 解读:只会烧钱的创业者是 狗熊?
- 解读:乘医疗O2O之风,谁能真正成“看病难”的
- 解读:五类行业将被移动互联网改变
阿里巴巴3.37亿股股票下周解禁
去年安徽省快递量增速全国第一 业务收入近30亿
延迟退休真的可以填补养老金缺口?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