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购物免费模式有无商业前景?
2014-9-22 16:44:0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阿里上市的当天,有个做电商的朋友咨询我一个新的电商模式:所谓的电商购物免费模式。具体形式是,有一家叫星企组合的电商网站,推出了一个摇号免单的模式。即每周五通过两次经过公证处监督的摇号程序,先摇红色球,从7个电商网站中对应摇出一个,然后再摇蓝色球,从周一到周日的天数中摇出一个。比如摇到红色3+蓝色4号球。则周四在3号网站平台上购买东西的用户,则当天所有购买的东西全部免单。免费。但有个前提是,累计消费超过5000块的话只免5000元(有限额)。比如那天恰好有1000万的销售额,则这1000万就白送给用户了。
第一个问题来了:世上真有掉馅饼的事情?免单的可行性如何。
如果说电商购物免单这个事情成立,相信很多人不会相信的。何故世界上有免费买东西的好事情?但如果深入想想,这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游戏,也是一次营销活动。离真正的商业模式还有一段距离。你想一下,一周抽奖一次,每次只抽一个网站,7天内只抽一天,那机率等于49分之一。相当于49个网站的所有营收,拿出一个来免单。合下来只有2%的几率是免单。当然,受制于每个网站或每天的销售量有差别,这种差别导致的免单成本也不会超过10%。那么,这个商业模式成立的第一个条件是,商品销售的利润率必须超过10%。超过10%利润率的东西其实很多。目前电商行业中,唯品会做特卖,市值超过100亿美元,针对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吸引力远大于追求奢侈品牌的一线城市用户。上面提到的免单网站组合里,我看了一下,大多数入驻的品牌,都具有较高的利润。想一想美丽说这样的导购网站都有利润可言,专注于直接B2C的网站,拿出不到5%的销售额直接回馈给用户,应该不是难事情。因此第一个问题回答不难,可得出第一个结论,免单的商业模式可行。
第二个问题,免单购物的前景如何?或者换一个说法,以免单作为噱头,作为营销手段的做法,能否持续,能否带来一个更好的前景?
周鸿祎是国内最早推广免费模式的鼻祖。他的360最后也证明了免费模式的可行。但在电商领域,将利润放弃的很常见,比如聚划算,各种团购网站,早期的发展,也有赖于良好的营销手段:免费抽奖。美团网是团购网站,现在意欲做O2O的电商新锐。它早期的营销,最或的就是根据彩票来决定某一单产品的免费。它的平台尚采取的是一单免费抽奖的形式,往往能吸引到数十万用户的参与。如果一个平台真敢用一天全免费的形式来做,相信用户的需求会调动起来。前面说了,形式可行,能否坚持,就看平台上售卖东西的价格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产品是否是必须品,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保障等是否诚信。如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不管是营销噱头,还是返利模式,都很容易吸引到用户。自然,上述星企组合网站,也必须走诚信经营的O2O模式。否则模式可行,无法建立品牌壁垒,别人可以很快复制,就很难吸引到真正固定的客户。看介绍,星企组合创业团队中多人有团购网站经验。这一点上看,团购网站在O2O转型过程中,借助某种可以计算出利润的商业模式的让利,可以很快复制出类似模式的平台。因此,此种免单购物前景,主要取决于入驻品牌的品质、服务和返利执行,对入驻品牌企业的技术支撑等。
第三个问题:即使模式可行,产品也尚可,用户的信心何来?
用户捡便宜几乎成为一种互联网消费的通病。无法完全免费获得,能最大程度让利也可以。这个心态催生了团购网站,聚划算的模式,以及各种电商常年累月的促销打折活动。以京东和淘宝天猫以及当当亚马逊等网站的促销规模,不促销不卖货几乎成为制约电商网站良性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因为促销形式导致低利润率纯求销售额现象的发生,一些电商平台不得不强迫入驻其中的商家,自己消费自己的产品,以做大销售量。平台销售上去了,但活力下来了,用户学会了比价,导致电商网站普遍赔钱赚吆喝。
上述挑一天完全免单的掉馅饼模式,最大障碍来自用户的信心。如何用一个合理的模式,一些合理有用必须的产品,一个合理的价格,一个群体的服务保障,来收获用户下单购买的信心很重要。用户明明知道自己抽中免单的概率只有49分之一,但因为产品好,服务好,产品必需性好,还是愿意到一个新平台上买单。这才是重点所在。
- 阿里上市将引发10大互联网商业机会
- 6大方法帮你留住电子商务客户
- 解读:从饥饿营销到口碑营销
- 解读:创业团队该如何沟通与处理矛盾?
- 如何用1000美元建立一家价值百万的企业?
- 创始人频遭驱逐:VC/PE真的没有人情味?
- 移动互联蓝海引动 看好四大领域
- 从库克身上学到的几条领导理念
- 以财务为核心的商业计划制定只需七步
2014年1-7月皮革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统计
电信运营商4G转型 加码综合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