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D打印恐重蹈传统制造覆辙
2014-8-21 9:36: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而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等因素的成本上升,部分传统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从制造公司向技术倾斜。比较遗憾的是,在一些新兴的制造领域,中国公司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核心技术的优势。”慧聪研究ITC事业部负责人张本厚说。
在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基于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以金属粉末、陶瓷粉末、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为原料,最终塑造出实体产品的打印式制造技术,即3D打印行业,中国公司仍然面临这样的困境。
制造转型契机
在过去从本土走向世界的30年中,较低的成本暂时掩盖了中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伴随“中国制造”的人口红利难以为继,大批依赖“中国制造”的厂商正在逃离中国,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个时候,年轻的3D打印行业在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上被寄予了厚望,不仅是正在加快与3D打印走向融合的各传统制造业,这种意愿还频频出现在中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包括科技部、工信部产业整体规划的文件中。
“相比传统大工厂制造,3D打印将制造标的数字化,然后创建数字模型,在打印材料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就可以批量打印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不仅用料省、成本低,而且数字化、智能化,这与正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不谋而合。”张本厚说。
消息人士透露,在中国政府正在制定的这份十年规划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今后发展的主线。中国将在2020年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并在2020年后重点推广智能制造。
“硬”技术不足
3D打印自身的优势和政府的高调扶植让行业非常乐观。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更是直言,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市场,这一市场在未来三年可从约1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0亿元。
不过,罗军也不得不承认,受制于专利限制,虽然中国3D打印行业在设备、材料、软件等核心领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自给,“但这还远远不够,我国3D打印仍停留在科研阶段,欧美在装备水平上明显高于我国。”
“如果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产业仍将发展缓慢。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要加大科研投入,引导科研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加强与国际同行间的对话,及时跟踪和了解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并加强国际间合作。”罗军建议说。
核心专利的缺失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实际上,政府的相关文件中也着重强调了3D打印的技术方面。据悉,2017年,政府计划培育5至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3D打印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
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在产业链的耗材、设备等环节形成了一批知名企业。例如,华曙高科2011年就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这也是世界上第三家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制造商。
一个利好中国3D打印产业的消息是,一批阻碍3D打印机进入市场的关键专利已经过期,其中包括核心专利技术激光烧结lasersintering———这是一种3D快速成型的技术,这直接弥补了中国在3D打印技术专利不足的劣势。
- 国内建设+走出国门 高铁产业迎机遇
- 太阳能热水器农村市场前景乐观
- 专家: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或减半
- 分布式光伏发电可望得大力推动
- 转型升级困难多 中小企业审慎看好未来预期
- 预计:2015年GDP增长率跌破7%
- 农药行业发展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等三大瓶颈
- 未来信用卡发展趋势深入探讨
- 我国非常规油气迎来了发展春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