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再遭反规避狙击 行业或遇倒春寒
2014-8-14 9:59: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材料显示,包括德国太阳世界Solarworld在内的欧盟光伏生产商指责中国光伏企业通过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等国或地区转口等方式,规避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高额税率。
“坦白的说,在中国光伏业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确实有个别企业‘捣糨糊’,借用一些违规手段抢占市场。”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钮阿兴告诉中新社记者。
事实上,正是中国光伏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助推了欧盟2012年启动的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由于该案涉及利益巨大,得到双方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后在中方领导人的积极斡旋下,争端以中欧达成价格承诺协议为标志宣告和平解决。
受此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出现回暖。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5%。
然而,好景不长。继2011年对中国光伏产品抡起“双反”大棒后,今年年初,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发起二次“双反”调查,并于7月下旬做出倾销初裁。此次欧盟“效尤”,再度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欧盟如果真的发起反规避调查,势必对中国整个光伏行业造成不利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对中新社记者说,“调查甚至会波及中国在欧盟当地投资的光伏企业”。
数据显示,中欧上次光伏摩擦,已对双边光伏贸易构成了很大影响。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年初披露的信息显示,欧盟市场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七成已经下降到了2013年的三成。
“目前看来,关键是在于欧盟方面的原产地认定。”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小勇分析,如果认定在相关国家的光伏产品只是简单组装加工,实质上仍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那么反规避措施就不可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欧美市场曾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地。而今,这两大市场均遭遇贸易壁垒,中国光伏行业调整已迫在眉睫。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对欧盟的出口量就不断在降低。”山东力诺光伏高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洪告诉中新社记者。
而推进市场多元化从而减少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中国光伏产业“阵痛”之中的必然之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日出口高达24.6亿美元,日本已取代欧盟,跻身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首位。
“国内来说,主要还是需要一个(光伏行业内)整合。”王洪认为,此举能避免产能过剩的悲剧重演,维护市场秩序,从根本上降低光伏产品遭遇贸易壁垒的风险。
- 3D打印“虚火上升” 理性投资促进应用是关键
- 焦炭产量呈现负增长 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 上网电价微降或殃及煤炭 煤产能过剩短期难以改变
- 汽车反垄断首份罚单:宝马4经销商被罚162万
- 墓地面积减少单价不降反升 毛利率高达80%
- 福建服装业陷入信任危机 银行也惶恐
- 到底是谁借走了故宫大高玄殿60年?
- 信托业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 转型成效初显
- 地方债未过警戒线 政府仍有大量资产可偿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