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骁骥:有多少人在“逆向移民”?
2014-6-12 15:32:0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空气有霾,移!食物有毒,移!房价太高,移!教育太差,移!是谓中国人的“乾坤大挪移”。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中国移民海外的人数总共达到了930万人。
我最感兴趣的,倒不是具体有多少人移民国外,而是这些已经移民的人当中,有多少是真正生活在国外,有多少又回来了的?
就我认识的朋友而言,大部分移民以后并不是和这边一刀两断,像几百年前五月花号的清教徒那样,要去新大陆开辟一个人间天堂。外国对于中国的新移民来说,未必是人间天堂,相反,不少人移民以后还常常惦记祖国的天上人间。在国内,自有一套独具特色的活法,为国外所无。而且,生意、关系、赚钱的手段都在国内,利益的链条斩也斩不断,叫人怎么可能完全丢开?
好些朋友拿了外国(例如美国)的身份,这几年又回国赚钱,衣食住行全在中国,和移民前几乎一样。有闲时,他们会和我这种土人聊聊天,了解下民间疾苦。我说,水深火热,雾霾蔽天,干嘛回来?旁边和他座一起的外国朋友马上反驳说,中国赚钱机会多,离开这里的人才是傻子。当然,这话我也理解,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有大量的工作机会,而且在英国汇丰银行发布在外籍员工调查就曾显示,在亚洲工作的外籍人士薪水位居全球之冠。外企、民企、奢侈品行业、咨询服务业、教育行业,可说老外来到中国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转头问那位移了民又回国赚钱的朋友,对方就一句话:还是中国机会多。在美国,穷人是一块金字招牌,各种补贴福利让人享受不尽;在敝国,富人是块金字招牌,托人办事给力,有钱便能通天。说来,那位朋友也不过是经营小生意,比不了搞地产、金融的大老板,客观地说只能算个中产偏上。但他也深谙移民之后的生存之道,国内的生意断不能丢,所谓投资移民,无非是使钱给自己购买的一份人生保险。一旦出事有变故,至少有地儿可躲,有粮可藏,有金可储,不至于落得惶惶丧家之犬的下场,如此而已。但作为一个从小在敝国长大、生存的人,社会关系和生活习惯早已被故国故土打下深刻烙印,此生难改。
听听一位有钱人的说法或许更有代表性。万通董事长冯仑说过一段话:
“倘若一个人拼命干活、创业、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到头来工作成果(具体表现为个人财产或金钱)却与自己毫无关系,或关系含混不清,要么只有几十年使用和支配权,要么今天说是你的、明天有可能又被剥夺,那他立即会作出一个理性的决定:放下手头的活不干了,拔腿开溜。又比如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如果没有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不让市场在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决定作用;如果一个微观经济活动不是由企业和消费者决策,而是任由行政权力无限延伸,用闲不住的手代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既发结婚证,又管做爱姿势,但就是不管有无高潮和生不生孩子,那企业就只能野合(违规)或自宫(退出市场)”。
这样的大环境下,纠结在所难免。不移,不安与挫败感时刻萦绕,令人窒息。移了,但也移不出社会习俗、人际关系网的大圈子。所以,冯仑所说的“拔腿开溜”的人,不少还会回来。我管这叫“逆向移民”,先把身份、子女、财富移出去,再把生意、人脉、关系移回来。这种被逼无奈的来回折腾,除了国人,怕是没人能懂。
- 朱大鸣:各地房价假摔为了倒逼政府救市
- 牛刀:饮鸩止渴的定向降准能撑多久?
- 盛博M:进口下降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 牛刀:迹象——中国富人已经逃离房地产
- 郭施亮:中小股民长期缺乏话语权
- 易子杰:全国6城试点共有产权住房
- 盛博M:本轮房地产调整有何不同?
- 牛刀:对三个月内降准的研究
- 洪涛:我看补贴目标的指向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