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一些地方高考报名工作的展开,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话题又进入公众视线。
2014年,全国异地高考改革正式开始,《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这意味着,异地高考的最终落实者是地方。并且,由于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情况,因此改革并不是一刀切,而是为地方推进改革留有空间。从现实推进情况来看,有的地方规定稍微宽松些,比如黑龙江、辽宁等地;有的地方则非常严格,比如北京,暂时只放开了高等职业学校考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符合5项条件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并且要求这些异地人员在本市有稳定职业,缴纳社保医保满6年以上(不少地方这个期限为3年)。
最具诚意的地方应属广东。去年,广州市招考办列出了6个报考条件: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父亲或母亲持有我省居住证,已连续3年以上(含3年);父亲或母亲在我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须包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两个险种)缴费累计3年以上(含3年);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随迁子女在父亲或母亲就业所在地市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这些条件与内陆一些省份的条件相差无几,但广东要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比内地省份更大,因为广东是众所周知的异地务工人员流入地。不过,广东历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市场规则与开放意识深入人心,因此,广东放开异地高考并不令人惊讶。
一线城市整体的开放程度显然暂时不能令社会满意,尤其是那些异地户口的随迁子女难以满意。这容易理解,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已经是一大挑战,如果一时间将异地高考全部放开,那么必定会给人口规模管理带来极大挑战:众所周知,北京集聚了全国最优的高等教育资源,211与985院校的数量其他城市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且不论在京参加高考,即使是随迁子女能在京读中学,料想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对于这类特大城市来说,无论是异地高考,还是户籍制度,都不可能骤然放开,否则,带来的挑战会令城市难以应付。而且,现有的城市居民也是这项改革的一大阻力。
不久前,10月1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未来5到15年人口流动迁移总量仍将继续增加。而且,报告发现了一个新趋势,那就是人口流动的另一特征是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持续增强。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为2.61人,与201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规模增加了0.11人。此外,与2010年相比,2014年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上升了29.1个百分点,达到56.6%。这可能说明,异地务工人员比以往更重视家庭的价值与子女教育,一旦在城市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他们会选择接自己的子女进城一起生活,给予子女更好的照顾与教育。这也令人看到了推动异地高考,以及城市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平权等改革的紧迫性,城市与国家需要尽快推进与落实较为平等的国民待遇。
- 周铁东:网络大电影就是兑水饮料
- 民营书店也能活得不错
- 缺乏精耕细作 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
- VR将要颠覆影视娱乐产业?
- 中资海外并购碰壁 须关注文化差异协同效应
- 在线音乐市场进入寡头时代
- 中国电影市场烂片当道 部分影片已沦为资本的工具
- 中小型直播网站面临生死考 广电总局再次收紧监管
- 70余所高校晒决算:4所超百亿 清华独超200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