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G20中国药方:货币宽松之病与“反全球化”思潮兴起

其他行业  2016-9-5 15:54:1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习近平在G20峰会开幕式上提出,“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习近平重点强调的是经济增长,对比G20峰会以及财长和央行会议议题不难发现,经济增长也都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对于如何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三次G20财长和央行会议公报中,均强调“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在上海财长和央行会议中提出“结构性改革在提高生产率和潜在产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成都财长和央行会议中提出“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强调财政战略对于促进实现我们共同的增长目标同样重要”。

  尽管G20峰会的思路很清晰,但是回顾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应对,全球央行货币宽松乃至“花样放水”才是主角。货币宽松之所以成为各国的主要武器,是因为货币宽松最容易操作,做的是增量;而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则会对存量进行调整,使一部分阶层利益受损,在选举政治模式下,极少有国家和领导人能够真正实施。

  货币宽松容易实施,但其副作用也极大。我们认为,货币宽松的副作用除资产价格泡沫之外,还包括全球杠杆率不降反升、贫富分化加剧等,“反全球化”思潮兴起也与货币宽松密切相关。

  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竞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货币宽松是全球“保增长”的最主要武器。不同渠道统计略有差异,但基本结论相近:2008年至2016年全球央行降息次数超过660次,平均每3个交易日降息1次。

  除降息频率创有史以来最高之外,货币宽松的方式更是花样百出。量化宽松(QE)早已不再是日本的专利,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先后实施了量化宽松;安倍晋三上台之后,量化宽松的创始国日本更是将QE发展成QQE;“负利率”也由经济学的假想情境进入现实,瑞典、瑞士、丹麦、欧元区、日本等国先后实行负利率。

  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开始于2014年,尽管并未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但也将传统货币政策发挥到历史最高水平。存贷款基准利率降至有史以来最低;一年多时间内降准5次,降准频率和幅度均超过2008年;由于货币宽松导致“资产荒”,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002年以来最低点。

  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稳增长和就业,以日本、美国、英国央行为代表;二是对抗低通胀甚至“通缩”,以欧洲、中国、澳大利亚央行为代表。当然,对于各国央行而言,两个目的都是存在的,仅仅是所占权重有所区别。以中国为例,尽管货币宽松主要是对抗通胀中枢下降,但必然也有稳增长的成分。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货币宽松结果都是一样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我们认为,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了三个结果:资产价格上涨或泡沫,杠杆率不降反升,贫富分化加剧和“反全球化”思潮兴起。

  资产价格上涨或泡沫

  货币宽松导致资产价格上涨的逻辑是最为清晰的,货币宽松导致贴现率r下降,在假定未来现金流不变的情况下,当前的资产价格上涨。

  这一逻辑对于股票、债券、商品均成立,只是各自未来预期现金流有所区别:对于股票而言,未来预期现金流是不确定性的,根据g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当期股利和成长g;对于债券特别是固息债而言,未来预期现金流是确定性的,为票息或兑付本金;对于商品而言,未来预期现金流只有一笔,即卖出商品的收益。

  股票方面,尽管经济远没有回到金融危机之前,但多数国家股指已经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显然得益于货币宽松。当前全球经济大幅弱于2005-2006年的水平,但股指却均超过了当时。2016年美国标普500指数创有史以来最高,2015年德国法兰克福指数也创有史以来最高,日本股市涨幅最弱,但2015年也创2000年以来最高。
  

                 图1 尽管经济没有回到金融危机之前,但股市已经回到了  


  对于日本股市上涨幅度最弱,我们猜测可能的原因是,日本货币宽松的边际力度最弱。日本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QE和零利率,而美国和欧央行则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货币宽松,货币宽松的边际力度最强。

  中国股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例外,但也基本符合上述规律。中国股市大幅上涨开始于2014年,这恰恰与中国央行货币宽松的时点一致。尽管中国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但是目前的上证综指3000点也比上涨起点2000点高50%。与全球股市相同,货币宽松同样是中国股市估值重估的关键。

  债市方面,根据债券的定价原理,债券收益率下降本身就等同于债券价格上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均创历史最低,欧洲、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为负。中国债券收益率尽管相对全球仍高,但需要注意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远高于发达国家。与中国自身相比,中国国债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也意味着中国债券价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图2 各国债券收益率均创历史最低 

  
  商品的表现最有意思,原油和黄金分别是风险商品和避险商品的代表,但2008年之后两者同涨同跌,表明利率和汇率是主导商品的关键。2008年-2012年,原油、黄金均出现了大幅上涨,主要受全球货币宽松的影响;2013年-2015年,原油、黄金均大跌,主要与美国、欧盟货币政策分化,美元指数大幅走强有关,其中原油叠加供需影响,跌幅更大;2016年以来,原油、黄金均大涨,主要受美联储加息进程不及预期、美国长期利率预期下降、美元指数震荡走弱影响。
  

                                       图3 原油和黄金分别是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但两者走势趋同  


  股票、债券、商品上涨均由货币宽松推动,但美元指数这一变量导致商品与股票、债券走势明显分化。对于股票、债券和商品,最大的区别是商品由美元计价,而股票和债券则由各自国家货币计价,这就导致了商品价格受美元指数影响很大,而股票和债券则与美元指数关系很小。

  很显然,各类资产价格上涨与基本面基本上无关,而主要受全球货币宽松推动。各类资产价格轮涨,市场对于泡沫化的担忧也越来越重。需要注意,这种上涨需要货币政策不断宽松来推动,如果全球经济正常化之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全球资产价格将何去何从是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问题。

  更麻烦的是,经过多年货币宽松的“饮鸩止渴”,目前全球央行已经“进退维谷”。全球投资者对于央行货币宽松非常依赖甚至“上瘾”,若货币政策收紧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进一步导致经济重新恶化,那全球央行还敢收缩货币政策吗?

  危机之后,全球杠杆率不降反升

  2008年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次贷危机本质是“房地产+杠杆”,导致美国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大量居民和企业破产。理论上,经历危机之后,企业应当主动“去杠杆”,实现彻底出清,为下一次经济繁荣积蓄力量。

  但事实恰恰相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杠杆率不降反升。先看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美国国家总负债/总资产在金融危机之后一路飙升,2006年美国国家资产负债率为62%,2011年之后却保持在69%的高位。

  一种普遍流传的说法是,美国政府“加杠杆”对冲企业和居民“去杠杆”,但数据表明并非如此,美国非金融企业到2013年已经整体资不抵债。看美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2006年是94%,2008年下降至79%,但之后快速上行,到2014年已经高达104%,美国非金融企业整体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
  

                                     图4 美国国家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均超过金融危机之前

 

  再看日本,日本国家资产负债率2006年为66%,2014年为68%,也出现了上升。日本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2006年为80%,2014年为74%,确实有所下降,但2008年仅为64%,表明金融危机之后企业仍然是在加杠杆。

  中国也不例外,国家资产负债率在2008年之后一路上行,由2008年的42%上行至2013年的49%。中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也在上升,2006年为55%,2008年为52%,2014年为60%。
 

                                     图5 中国国家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均超过金融危机之前  


  更高的资产负债率却并没有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相反全球经济仍然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从数据上看,多个国家资产负债率已经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要差太多了。

  全球杠杆率不降反升,与货币政策宽松直接相关,“货币宽松救经济”本质就是“加杠杆救经济”。货币宽松救经济的逻辑是:央行降低无风险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和居民借贷成本下降,从而提振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逻辑中必经的一环是,企业和居民负债水平提高。

  通过货币宽松保增长存在一个悖论:经济从衰退到复苏需要先市场出清、去杠杆,而货币宽松保增长却是阻碍市场出清、加杠杆,通过货币宽松刺激起来的经济能是健康的经济吗?

  更麻烦的是,在高利率时期的债务杠杆破裂导致的经济危机,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救经济,但在低利率时期的债务杠杆破裂再发生经济危机,央行还能怎么办呢?有人会说负利率,但负利率一方面有利率底线存在(负利率不能超过储藏现金成本),另一方面负利率直接导致银行盈利恶化,银行垮了经济会陷入更大的麻烦。

  对于这一次债务危机,可以通过“货币宽松+更高的杠杆”暂时解决,那下一次债务危机呢?

  贫富分化加剧与“反全球化”兴起

  货币政策宽松的另一个后果是贫富分化加剧,这是导致全球经济乃至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反全球化”思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货币宽松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上升,且金融资产的上升幅度远高于工资增速。 对于富人而言,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把钱投资出去,就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对于穷人而言,即使看见各类资产价格飞涨,但由于没有本金做投资,只能望洋兴叹。

  一个证据是,美国居民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持续上升。2006年美国居民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为63%,2014年则达到70%。富人持有更多的金融资产,而穷人金融资产要少得多,甚至通过负债维持生活,金融资产占比的提高表明贫富差距的扩大。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高收入家庭收入增速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低。美国收入最高5%家庭2006-2014年累计收入增速为12%,相比之下收入最低的20%家庭同时期累计收入增速仅为3%。话句话说,2006年之后,平均到每年,美国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速几乎为零。
  

                                      图6 美国收入越高、增速越高,收入越低、增速越低

   
  贫富分化会阻碍经济复苏,同时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不均衡。穷人边际消费倾向高,而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一笔钱给了穷人,会用于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同样一笔钱给了富人,并不会增加消费,而是会增加金融资产投资,导致资金空转,对经济增长促进较弱。

  穷人和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也是解释美国互联网泡沫和次贷危机影响不同的关键。2000年互联网股票90%由富人持有,股价暴跌之后富人的消费并没有什么变化,对美国经济冲击也就很小;而2008年金融危机时不良资产由穷人持有,房价暴跌之后穷人消费能力急剧下降,是导致经济恶化的关键。

  刺激经济应当对症下药,既然穷人边际消费倾向最强,应当想办法增加穷人的收入,而不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资产价格,增加本来就不需要增加的富人收入。

  贫富分化的加剧,直接导致全球政治和外交不稳定。试想,眼看各类资产都在涨而只有工资不涨,身边的有钱人越来越有钱,低收入者能怎么办?只能通过选票发泄自己的不满。

  近年来,“反全球化”和“孤立主义”思潮重新兴起,并不是没有道理,相反有很深的土壤——贫富分化加剧。在美国,特朗普是孤立主义的代表,希拉里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者;在英国,退出欧盟“弄假成真”,让全球资本市场大跌眼镜;在欧洲,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这些现象背后,是低收入阶层对现状的不满,只能通过最原始的“贸易保护”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而不清楚贫富分化的根源是货币政策过度宽松、财政刺激力度明显不足、结构性改革滞后。

  可以想象,如果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选民的情绪得不到安抚,那么未来可能就不仅仅是“贸易保护”这么简单。以史为鉴,在内部矛盾难以解决之后,民粹主义和向外转移矛盾将成为个别国家的政治手段,全球政治甚至军事格局将有更大的动荡。

  总结全文,对于货币政策,我们不否认其对于经济危机的缓解作用,但货币宽松只是“镇痛剂”,而不是“消炎药”。更麻烦的是,“镇痛剂”打多了是会上瘾的,还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杠杆率不降反升、贫富分化和“反全球化”等副作用。

  只有通过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同时鼓励创新这一最根本增长引擎,才能实现G20峰会提出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huangdanhong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供应链金融迎来政策契机,行业发展潜力

201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详细]

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人机的发展和使用已有超过90年的历史。经历了20世纪漫长的萌芽期和酝酿期之后,无人机...[详细]

养生保健将达万亿规模,国内外企业群雄

养生保健的概念在国内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管子的“养生”之说,而后儒道两家推崇的修身养性、饮食有...[详细]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重大调整,产业链布局

2016年,我国经济步入转型时期,GDP增速放缓,文化产业作为转型时期的支柱产业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加速发展。我...[详细]

汽车改装政策逐步放宽,千亿级市场即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并由此提升了国内汽车改装的需求规模。一、我国汽车...[详细]

美容连锁品牌快速扩张,美容发展潜力巨

我国美容、美发业已由单一的理发和简单的护肤服务演变成了涉及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美容教育、美容媒体、美...[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