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吧,投资人都是这么看旅行社行业的
2016-7-18 15:57:5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A:有些旅行社本身掌控一些资源,比方说某些目的地或者航空票务的资源,他们受到的冲击力比较小。
再比如说海涛旅游,在前端的人群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分,打了一个互联网打不到的人群(海涛专注于老年旅游市场)。我们身边老年人玩手机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即便用的智能手机,多数情况下还是子女淘汰下来。这就是打了一种错位竞争的方式。
纯做门市组团的,这种旅行社目前受到的冲击最大。在一线城市里,主要的消费人群基本上都是网民,这是目前整个传统旅行社里脱媒现象最严重的区域。
大家一直嘴上叫着80后、90后,这个群体现在慢慢开始成为消费主体。当这群人去门店跟一位阿姨咨询下个月去普吉岛怎么玩,LOW不LOW?
还有就是地接社,只要有需求存在,地接社是死不绝的。
Q:但是纯做组团门市的旅行社,现在也不乏活得不错的,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
A:二、三线城市是中国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互联网短期之内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就是“信任”,二、三线城市规模比较小,人与人之间主要靠口碑传播,信赖关系比较强。
但这也只是个过渡阶段。五年前谈到OTA做旅游会讲一句话,帮用户办护照怎么办?但现在谁都不会担心护照会出事,因为有顺丰。
随着信任问题也在慢慢被解决,所以这第一波冲击的“炮灰”组团社,都是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的组团社,尽管目前日子过得还可以。但未来还是会受到大冲击。
Q:除了门市,好像OTA对批发商的冲击也很大。
A:不管有没有实际运营,传统旅行社基本都搭建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所以在我看来,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大混血时代。以携程为例,它“机+酒”这类标准化产品做得非常好——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也不能刻舟求剑讲,因为是OTA,所以它只能做Agent。
我们看到,现在但凡大一点的OTA,他们在垂直一体化布局上都非常凶猛,甚至把原来一些专线批发商都快给干没了。
这两年日子最难熬的是部分专线批发商,他们一边被综合批发商挤压,而另一边又受OTA上游直采挤压;而OTA直采后有低价优势,刷完流量之后用户又集中了。专线批发商不给OTA供货就没有量,但给OTA供货又无法阻止他们直采。
Q:有人说电商烧钱与旅行社死亡其实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如果这个过程存在“毁灭你,与你无关”的现象,那么其根源是什么?
A:必须要承认,有相当部分的旅行社确实会被烧死。这是正常的优胜劣汰,离用户“越来越远”的商业模式肯定会出问题。回归到本质来说,电商和旅行社不是谁烧死了谁,而是用户抛弃了谁。
我看过接近五百多家旅游类的创业项目,我发现但凡互联网创业项目基本上是用户思维,开口、闭口都是用户;但是传统旅行社的思维,一开口都是产品。
Q:产品思维有什么问题?
A:这个本不是错,但是问题是现在社会整体进入了产品过剩时代,不再是短缺经济时代。所以大家即便是手上有产品、有资源,也需要多琢磨琢磨用户,他们究竟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不管是OTA还是传统旅行社,用户思维总是不错的,琢磨清楚你的用户想要什么就明白了。
Q:产品思维跟用户思维产生的冲突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
A:创业者都有一个思维,我自己创造的一个词,叫供给侧思维。大家都觉得我的产品特别好,肯定很多人买;然而用户想的就是你的产品那么不好,我一点需求都没有,我就是不要。
Q:产品思维一定与现实格格不入?
A:这是很多创业者会陷入困境的一个地方,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一万多的冲绳旅游产品,你能知道谁来买,客户在哪里?从传统门市覆盖范围来看,三、五公里就了不起了;互联网却不一样。
比如说今天现场有一百多个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两个人有这个冲绳旅行的需求。如果你以传统开门店的方式,就只能触及这些数量的用户,但互联网的方式可以触及到更多。
Q:那么旅行社面对电商,究竟有哪些特质可以称之为壁垒?比如像非标产品?
A:在我看来,大部分的消费品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上的差别。其实旅游产品在物质属性上并没有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之分,只要是物质属性的,比如说一个杯子,它就服从经济上的边际效应——就如同在旅游行业里,携程在某个单品上分分钟就能把对手干死。
而一旦产品变成偏组合、人文、精神类,比如说游学,就不一样了,那个东西是要靠服务的。所以偏精神领域消费的东西永远是百花齐放。
比如说做电影的,行业有那么多的电影公司,每年有那么多的电影工作室,但是永远有黑马杀出来。原因是人是多样的,任何人不会说我只喜欢一种类型,音乐、电影、旅行都是一样的。在这种领域里,很难被一家或者多家垄断。
旅游本质上讲是基于信息的服务,这里面有三个东西:信息流、资金流、服务。互联网在传递资金、信息时是没有问题的,但传递服务没有太大优势。但凡涉及到服务,这个东西就不可能被虚拟的电商所取代,所以从旅行社角度来说,服务这一块确实是有长期存在的价值。
我觉得未来真正做的是想办法使自己做出特色,真正特色的落脚点还是在于服务,因为只有服务没有办法被互联网取代。
Q:除服务之外,旅行社还应该注意在哪些板块建立优势?
A:应该注重人群细分。在细分人群上有些也是OTA没有办法企及的,比方说最近看到的做军事主题旅游产品的,他们把人拉到俄罗斯开大炮、浮在水面上,每年利润好的很多。还有做摄影旅行的,还有做二次元的,他们跟传统的旅行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现在有一个主题是大家没有看到的——“兴趣+旅游”。
旅行是低频的,但兴趣是高频的。你每天都在关注着你的兴趣,你是对车还是对高尔夫感兴趣?商家可以围绕着用户的兴趣每天都提供高频的服务,但是旅游只是其中一种变现的方式,这是一种思路。
Q:能否对未来的趋势做一个预判?
A:现在谈混业经营时代可能还没有那么清晰,但五年之后,一定是混业时代。携程也开始向线下旅行社渗透,给你供货、你帮我卖——他本身是To C的,现在也开始To B了。就像刚才问的问题,哪家旅行社没有自己的网站?推不推广另说。将来真正竞争的是客户的有效关注、有效传达,无论你用哪种方式。
- 备战延迟退休,还债计划生育政策
- 华润宝能是否一致行动人应早就有结论
- 揭《中国好歌声》高收视率背后的隐患
- 被记忆权:一名美国艺术家被谷歌除名的启示
- 人民币的贬值 会成为趋势吗?
- 社交媒体与直播行业崛起,国际冲突报道迎来大变革
- 土耳其:政变正在进行时
- 不走VIP路线!E级也能气场爆棚
- 交友还是约X,各国年轻人眼里的网络社交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