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嘉士伯连续关厂自救 不排除未来被干掉可能

食品饮料  2016-6-1 16:01:1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5月25日,嘉士伯控股的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审议以书面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关闭重庆啤酒安徽亳州有限责任公司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

 

  嘉士伯又关厂了。
  
  5月25日,嘉士伯控股的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审议以书面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关闭重庆啤酒安徽亳州有限责任公司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
  
  按照议案决定,重庆啤酒将关闭旗下在安徽毫州已运营了近8 年、拥有约4万吨生产能力的啤酒子公司。
  
  对于关厂的原因,重庆啤酒解释称,由于销售低利润的产品、销量持续下滑且产能利用率低等原因,亳州公司的财务业绩存在严重下滑情况;同时从可以预见的未来3年来看,亳州公司都实现不了盈亏平衡。
  
  据此,重庆啤酒认为豪州公司继续存在“不利于市场竞争及业务发展,也将为公司财务业绩带来沉重负担”,经董事会批准关闭亳州公司。
  
  “关闭亳州公司将支付员工安置费用和计提相关减值准备,这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重庆啤酒在公告中坦言关厂将会对公司2016年业绩带来影响。
  
  在华连续关厂
  
  事实上,这并非嘉士伯首次在华关厂。
  
  2015年5月,重庆啤酒公告称,重啤集团已减持其所持剩余的重庆啤酒4.95%的股份,不再持有重庆啤酒股份,至此,嘉士伯完成对重庆啤酒的要约收购。
  
  自嘉士伯接手重庆啤酒以后,对重庆啤酒的整合调整就一直不断,其中关厂就是措施之一。
  
  2015年10月,重庆啤酒宣布停止九华山公司生产业务;2015年11月底,其宣布关闭永川分公司;今年1月,重庆啤酒宣布关闭黔江分公司;今年2月,其宣布关闭六盘水公司;今年3月,其又宣布处置重庆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涉及的相关资产和负债。
  
  如果加上此次关闭毫州公司,嘉士伯已经关闭或处置了重庆啤酒旗下6家公司。
  
  连续的关厂也使嘉士伯成为2015年啤酒行业网络口碑排行榜中负面信息最多的企业。
  
  法治周末与第三方舆情监测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合作统计的10大啤酒企业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媒体关注度统计数据显示,围绕着嘉士伯与重庆啤酒,2015年涉及嘉士伯针对关键词“关厂”的媒体报道为142篇,涉及重庆啤酒针对关键词“关厂”的媒体报道更是高达334篇。
  
  “从整个啤酒行业2015年表现出来的关厂潮流来看,嘉士伯与重庆啤酒的表现最为激烈。而且这样的关厂在我看来是恶性的,主要是因为业绩不佳,产量供大于求的一种自救疏通行为。”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评价说。
  
  业绩不佳下的瘦身自救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嘉士伯的关厂与其面临的国内市场的业绩压力有关。
  
  “受中国啤酒市场需求疲软、行业竞争激化、进口啤酒规模持续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啤酒企业都陷入了困境。”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对记者说。
  
  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5年国内累计啤酒产量4715.72万千升,同比下降5.06%,减产251.41万千升;此外,2015年国内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70家中亏损企业高达139家,华润雪花、青岛啤酒这样的巨头企业亦面临销量下滑。
  
  同样,嘉士伯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市场现状。
  
  以嘉士伯控股的重庆啤酒为例,2015年,重庆啤酒实现营业收入33.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6567万元。
  
  此外,嘉士伯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同样不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嘉士伯啤酒营业利润84.57亿丹麦克朗,全球市场同比下滑8%,而在亚洲市场中,只有中国录得负增长。同时,嘉士伯今年一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亦下滑3%。
  
  在业内人士看来,嘉士伯关厂调整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嘉士伯在华关闭的酒厂都为销量持续下滑、业绩亏损严重、未来产能利用率低的厂子,关闭这种酒厂对于嘉士伯而言,算是甩掉了业绩包袱。”梁铭宣说。
  
  “重庆啤酒是一个很难整合的摊子,因为多年积累成疾,厂子太多了,导致效率不高,成本大。”啤酒专家方刚对法治周记者表示,“嘉士伯接手重庆啤酒以后,下手比较狠,连续关停多家工厂,这可以让重啤的步调逐渐向嘉士伯靠拢。整合后,嘉士伯就可以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减少负重的亏损企业,有利于嘉士伯的整体发展战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财政用于支持更符合公司发展利益的业务上。”研究员闫素飞对记者说,“另一方面关厂也是在配合嘉士伯规划进行的品牌和产品结构重组,嘉士伯的品牌战略调整路线是打造中高端品牌形象。”
  
  未来存被“吃掉”的可能
  
  事实上,对于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业内并不十分看好。
  
  “尽管嘉士伯在国内啤酒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产品的本土化程度低,口味偏欧美市场,营销渠道布局力度也不如其他外资啤酒品牌,企业竞争力逐渐被削弱,在华业绩承压。”梁铭宣说。
  
  “在低端啤酒市场,国产品牌由于在本土化及价格方面具有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嘉士伯难以从国产品牌手中抢到市场。”梁铭宣补充说。
  
  方刚则坦言,嘉士伯事实上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沦为第二梯队的成员,市场占有率仅为7%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内啤酒厂中嘉士伯市场占有率居于老五位置,其中排名其前的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
  
  “未来不排除嘉士伯被其他啤酒业巨头‘吃掉’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会在什么时间发生或会不会发生都是存在变数的。”方刚说,“在全球啤酒市场中,甚至都发生了百威英博‘吃掉’SABMiller的状况,市场充满各种可能,当前的啤酒市场已经呈现出‘大鱼吃大鱼’的局面。但这种情况也并非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的,嘉士伯在西南市场还是很有实力的。”
  
  “根据中国啤酒行业近几年来的兼并收购情况分析,中国啤酒行业的重组趋势正在加强。百威英博收购英国南非米勒、青岛啤酒与朝日集团的合作、百威英博收购哈尔滨啤酒等,都说明了啤酒行业的竞争正在加剧,未来不排除几个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闫素飞说。
  
  “无论是从全球市场来看,还是相对成熟的日美啤酒市场来看,啤酒行业的集中度都很高,未来国内啤酒市场还将进一步整合,一些区域性的小企业会被大的企业整合。”梁铭宣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但中国啤酒市场与日美存在差异,由一两家市场垄断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的五大巨头之间相互整合的可能性不大。嘉士伯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前几名差距较大,未来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展存在挑战。”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16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第三方支付跑马圈地,移动支付一飞冲天

时代进步,生活方式逐渐发生着改变,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机、包括网络、包括电子商务,甚至包括我们的支付手段。...[详细]

我国酒庄建设情况及发经营策略建议

一、我国酒庄建设情况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酒庄建设如火如荼。除了在国内投资建设酒庄外,部分投资者走出国门到...[详细]

中国风电行业领跑世界,海上风电发展空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详细]

定制家具竞争优势显著 快速增长迎来市

定制家具是指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个性化家具,也就是家具生产企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柔性化生产工艺,为消费者量身...[详细]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