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豆奶粉为主营业务的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维股份)自2000年6月底上市以来,在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它不仅酿过酒、挖过煤、卖过茶,而且还榨过油、搞过金融、盖过楼房、涉足过生物制药。
在其狂飙突进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背后,维维股份第57号预售许可证,但是记者近日多次走访该楼盘发现,3年来该小区高层建成后一直处于空置状态,特别是小区北面开发的双拼、联排和独栋别墅,房屋四周长满青草,没看到有人居住的迹象。
此外,在多元化的道路上,2008年维维股份还曾出资1000余万元与证监会发审委有条件通过。公司获批的7.2亿元公司债主要用于偿还4亿元的银行借款,另外剩余的3.2亿元用于补充公司高度紧张的流动资金。
记者查询维维股份的历年年报了解到,该公司为应对债务压力和缓解流动性,曾两次向证监会申请定向增发,一次是2008年,维维股份以6.99元/股的价格向通化振国药业、东海证券等7家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6.8亿。据一位熟悉维维股份的股民回忆,该公司2008年每股业绩0.07元,可以说业绩非常差,按道理不会再高送转,但公司或许是为了通过高送转的重大利好拉抬股价,从而实现顺利定向增发的目的,大胆祭出每10股送12股的杀手锏。对此,他和很多中小投资者表示吃惊和不解。
另一次定增是2014年11月26日,维维股份公告称,拟向深圳金素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深圳金务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深圳金慧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共计3名发行对象发行不超过1.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亿元,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此次定增公告发布后,立即招来一些质疑。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维维股份两次定增募资偿债正是十余年来多元化扩张结下的恶果,盲目出击、四处投资使得公司一直债务高企,现在只得寻求资本市场来缓解压力,但是公司长期多元化郁积的病症,绝不能让股民去吃药化解。记者查询公告了解到,该定增预案已于去年被证监会核准,自核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实施该次定增。
维维股份负债压力之大在此次定增价格中也显露无遗。按规定,此次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90%,即不低于4.95元/股。记者查询公告的预案发行价格即为4.98元/股,该预案的发审委公告日为2015年8月29日,证监会核准公告日为2015年12月28日,截至证监会核准公告日之前,维维股份的股价未曾跌破5元,定增停牌前的股价也维持在5.3元上下。因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该定增价格低于5元,应该是急于偿债而进行的超低价定向增发。
对于此次定增募资原因,维维股份解释称,公司近年来主要通过负债方式筹措资金用于资本性支出和补充营运资金,使得债务高企。统计数据显示,公司2010-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45.9%、57.9%、58%、53.9%、55.5%、58.1%,债务一直高位运行。记者查询财报发现,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有息债务余额高达26亿元,偿债压力巨大。
记者数次联系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桂亮等相关人员解析以上问题,并为此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相关回应和回复。
维维股份上市16年多元化路径
2000年6月
维维股份在上交所上市。
2001年
成立维维乳业公司,并组建维维六朝松面粉公司。
2002年
收购珠江特区牛奶公司和新疆呼图壁怡然乳业公司。
2003年2月
收购武汉香满楼乳业公司。
2005年
维维股份称今后的发展重点还是集中在豆奶领域。
2006年11月
耗资8000 万元收购双沟酒业38.27%股权。
2007年9月
计划与中粮地产成立地产公司,未成功。
2008年3月
对双沟酒业增资3600万元,持股比例增加到40.6%。
2008年
计划出资1000余万元与同济大学教授合作成立生物技术公司,未成功。
2009年9月
耗资3.48亿元收购湖北枝江酒业51%股份。
2010年
在徐州泉山区开发商住楼项目“维京公馆”。2011年取得预售证,但仍未有人居住。
2011年下半年
收购乌海市正兴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和乌海市西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失败告终。
2012年6月
与兴义市政府、贵州醇酒厂等签署投资协议,共同注册新公司。
2013年12月
收购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51%股权。
- 雨润连曝债务危机 专家表示破产风险大
- 六个核桃回应在美被索赔:从未合作与跟金州食品合
- 光明复原乳标注不醒目 遭湖北食药监点名
- 家家长沙米粉涉嫌违规被查 曾1亿受让湘鄂情商标
- 重庆啤酒去年年报首度报亏 部分分公司被终止生产
- 上海元祖近七成公司亏损 经营模式暗藏风险
- 日盛生物保健酒检出伟哥成分 称设备未洗干净残留
- “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与沙县小吃联姻能玩出啥鬼
- 统一以近13亿转让今麦郎饮品 10年“婚姻”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