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对民间投资放缓很是着急,在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直言,“说实话,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不知道‘门’在哪儿!”“因此,必须进一步放宽准入,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针对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国务院将派出9个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督查将针对政策落实到位、出台配套措施及时与否;是否存在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高、困难多、阻力大;是否存在政策多变、难以预期,“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金融机构是否对民营企业贷款动力不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PPP模式中的政策不完善、机制不科学、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在国有经济占重要地位、政府仍然主导经济资源的背景下,民间投资难以兴旺、卡脖子的问题依然严重:
第一,民间投资倒退的现象,在宏观上是“国进民退”的体现,并不令人奇怪,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就一直存在。由于国有企业掌控重要资源,并且有政策和金融资源支持,以至于后来民间投资演化成为一种国有企业投资的附属,呈现“民企抱国企大腿”的局面。现在国企投资不旺,项目减少,民间投资自然也跟着减少。
第二,结构性问题限制了民间投资。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包括行业垄断、市场垄断、行业过剩、金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结构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民企说增加投资就能增加的,除非国企市场和行业都出现结构性的改革,否则民间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第三,政策调整和落地。从短期解决问题来看,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最大,即便派了督察组下去,发现了许多问题,恐怕也难有改变。原因很简单,当初在做规划设计和项目安排时,就根本没有考虑民间投资,虽然有口号和概念,但根本落地不了。以“一带一路”为例,领导讲话和政策上并没有歧视民间投资,但实际的项目设计和规划就没有考虑民企,企业对外投资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要得到相关部门的保证函,但民营企业很难拿到政府的担保背书,因此也就别想参与相关的项目了。
第四,银行经营问题。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现在对风险和利润都有控制,他们的选择自然侧重于国企。不是国企没有问题,而是因为出了问题银行好交代——贷给国企的贷款即使出了问题,也是肉烂在锅里,只算失误,不算犯罪。但如果对民企的贷款出了事,那问题就说不清楚了。要改变这种情况,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国务院除了推担保行业之外,还应该考虑其他为民营企业增信的模式,如推出国家排行榜、产业协会排行榜等;也可由国家认可和监管的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提供全面的管理评估报告等等。
第五,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都不好,受大环境影响,国内外普遍存在行业萧条、市场不景气的因素。这方面的情况很清楚,不用多说,宏观形势上,目前的确有很大困难,必然会影响民间投资的意愿。
第六,民间投资自身存在问题。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影响民间投资的因素很多,如制造业萎缩,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管理层老化,资金脱实就虚成为潮流,企业转向从股市、楼市赚快钱,等等。此外,国家大力投入、有资金保障的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包括PPP项目,民间投资上不去的因素也有很多。很多领域并不见得是基层政府有意阻止,更多可能是国有投资的挤出效应所致,以及市场盈亏的影响。
分析民间投资下滑问题要一分为二。民间投资并不是简单的放松和刺激的问题,政府还是应该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管理。结合中国的现实,可能更多还是管理的问题,一放不如一管,增强管理实际上就为民间投资增信了。现在流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可以用于民间投资管理,国务院可以考虑建立国家级和省一级的“白名单制度”,让有信誉、有技术、有市场、管理好的民营企业进入这个名单,然后用这个白名单对接金融机构。如果以这种方式操作,信贷的水龙头就可以向民企打开,民营机构的资源问题就可比较好的解决。
- 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叠加的风险不断呈现
- 央行陈雨露:金融领域三大问题应引起关注
- 央行陈雨露:加强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 金融怎样促进社会良序和文明发展
- 新金融家联盟:互联网金融的春天还会到来吗
- 商业银行面临严峻资本补充压力:信用风险加速暴露
- 姜超:全球负债率已突破200% 非金融部门上升
- 姜超:看国际经验与启示 “托宾税”如何实施才有
- 银行业业绩分化 须着力提升核心能力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