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体验到底有多重要 你知道吗?
2016-6-1 16:19:2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Daydream Ready应运而生?
毋庸置疑的是,谷歌希望在VR 上采取了和手机一样的策略,那就是统一标准。只是VR的发展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时候再定义标准是早了还是晚了?谷歌的目标也很单一,那就是在Android的发展中,标准的统一给你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会,那么在一个新兴的市场变局开始的时候,统一标准是不是也是抢占未来最大话语权的最好方法,这显然是谷歌的野心所在。
我们看到,Daydream的统一标准,包括 Daydream-Ready手机、头显&手柄、Apps开放合作,授权给手机厂商打造硬件,自己建设造内容生态统一标准等等。统一标准也是因为当下的移动VR头显系统问题颇多,甚至可以说是杂乱无章。手机显示延迟大,感应器不齐全,没有统一的软件接口,没有专门的VR Mod以致交互体验差,频频被手机消息打断等等,都让开发者也感到无所适从。
谷歌想做的就是,Daydream-Ready手机的屏幕、感应器和Soc都将遵循谷歌的标准,确保这些设备能够高水准的VR体验。尤其是当大量的Android移动终端出现的时候,这种标准的规范和统一无疑是有得天独厚的基础的。这也是,Daydream-Ready手机都必须搭载最新Android N的原因所在。据悉,Daydream-Ready手机的第一批合作厂商包括:三星、HTC、LG、小米、华为、中兴、华硕和阿尔卡特等。
据悉,Daydream平台包括头显和手柄。从头显材料到光学设计,Daydream头显也有统一的标准。控制器与Oculus Rift CV1配套控制器十分类似:两个按钮、一个触摸板,内置感应器,能够让用户进行拖拽甩等简单的动作。而最重要的显然还是Daydream 平台是“应用生态”,事实上,我们看到Google Play 中已经有了许多VR相关的应用,如今更加直接地设置为“Daydream Home”的应用中心,就是希望进一步规范应用内容。
手机厂商要重新布局?
谷歌对于手机厂商的参与还是非常在意,因此对于门槛设置并不高。不过,由于重点是VR体验,因此手机的应用还是要有针对性地布局才更合适。可以预计的是,谷歌统一标准,对手机厂商进入的积极影响是显然的,Daydream毫无疑问降低了大家进入的门槛,Daydream-Ready标准也给那些实力稍弱的手机公司明确了努力方向,只要依靠谷歌来搞定VR即可。不过,对于那些做手机壳子的厂商以及做移动VR一体机的厂家来说可能是一种打击,他们难以避免的要进行转型。
谷歌认为,虚拟现实将是未来的计算机形式。而作为发展的第一步,制作可供用户通过虚拟现实观看的内容是关键。很显然,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对于VR的布局或许仅仅是一次新兴的尝试,但不会作为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一定有事的手机厂商而言,VR或许仅仅是一个“配件”,不是主流的市场布局。尤其是如今谷歌对VR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和约束之后,可以带来更简单的进入,或许未来进入VR的厂商也会增加,市场分化之后,也会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发展“蓬勃”机会,不过,但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应用市场才是关键所在
其实撇开手机厂商之外,最终VR的体验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应用范围,这才是真正能带来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主流应用还是游戏、视频、甚至包括音乐等体验内容。事实上,随着VR的不断演化,未来的应用也会更加多元化。
比如在家装市场也开始了VR的应用,比如,用户可以亲身参与自己的家的设计,随时可以修改方案,几乎有了所见即所得的实时感和现实感,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设计师的工作量,而且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成本和交通成本。
再比如头盔录音的技术。众所周知,VR游戏发展至今,一直在追求游戏的“沉浸感”,也让玩家感觉到VR头显里的世界是真实的。而如今的游戏制作方,一直在追求着一个画面上的“沉浸感”,却没见到过追求音效的“沉浸感”的游戏。人头录音技术,就是补上音效的“沉浸感”的一个方法。人头录音技术,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的录音技术更为先进的技术。这个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声音变得更为真实,更加3D。可以预计的是,随着VR门槛的降低,市场或许会迎来一种“跟风潮”,产品的应用化也会更加全面,说不定也能诞生出一些新的创意。
- 高精度地图的数据,是怎么采集来的?
- 电商巨头ebay收购Ticketbis 加速布
- 私募机构能挂牌就能做市?恐怕没那么简单
- 篮球训练营遍地开花,能为中国培养出篮球人才吗?
- 人民币贬值,国内居民应该如何应对?
- 宋清辉:假如华为挥手告别 深圳也不用过分挽留
- VR是科技大佬的玩物 却有一颗颠覆传统的心
- 内容创业入冬了 关了公众号洗洗睡吧
- 阿里巴巴遭奢侈品牌驱逐,奢侈品与电商为什么相爱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