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是科技大佬的玩物 却有一颗颠覆传统的心
2016-6-1 10:50:0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前者可能会慢慢湮没在众多网红中,但是独树一帜的新概念VR,在以后的每一年里或许都会被提起。因为虚拟现实这种技术在硬件和衍生周边里前景远大,有资格成为科技大佬们的下一个“玩物”。
VR这个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人提出,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领域,比如古迹复原、旅游教学、教育培训,也就是说VR在将来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足不出户看天下,并且甚至能够实现“穿越”到古代的各种幻想。在现在这个娱乐精神至上的年代,VR想必能有远大前景。
并且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近饱和,PC市场的出货量也年年下滑。开辟新市场对硬件制造商来讲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开发新科技才能摆脱旧市场的困境,而VR自带特技的出现也就聚焦了很多硬件制造商的目光。
目前,全球顶尖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和老牌硬件制造商都开始抢占虚拟现实市场:如Facebook就耗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谷歌用14亿美元收购Magic Leap准备打造“Daydream”、甚至连索尼、三星等老牌公司也已经迫不及待的推出各自的产品和模型。
投资人砸钱砸的很痛快,因为VR这个名号本就可以吸引到一票消费者,并且新概念和技术也能为公司增值。不过VR的投资也面临着巨大风险,第一是因为VR还只处于原始的起步阶段,市场虽然辽阔,但相关的应用内容都是空白;第二也是因为VR不像手机一样,不是人们的必须品;第三则是VR的技术在人身上的应用风险。
VR的前两大风险能让投资人看到风险背后的更大利益,但是VR对人的影响风险,是各大硬件制造商必须在扩充市场之前,就急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VR专家Steve Baker,曾提出过一个非常悲观的观点,他认为VR似乎永远不会成功。因为人们佩戴VR之后的眩晕和恶心感很难解决,甚至有可靠的研究证实,VR设备造成的眩晕感即使在你停止使用设备八小时后依然存在,甚至这种眩晕感会影响到你的日常出行。
如果硬件制造商生产的那些VR设备不能解决这些眩晕感,恐怕因为VR产生的一些负面事件就会摧毁这个前景巨大风险也巨大的行业。但是解决这些眩晕感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这对非必需品的VR或许也投入过多。
随着VR炙手可热的当下,很多行业也对VR充满盼望和恐惧,既盼望着VR能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救世主,拯救日益衰败的传统媒体,以及音乐,又害怕VR的出现会摧毁传统行业。其实现在想这些还为之过早,因为VR领域还只是一片蓝海而已,除了现在出来的VR眼镜、VR头盔之外,大众也并未看到VR其他有意义的方面,更何况VR背后的多重风险。
虽然一切还为之尚早,但一切也都能期待,十年前人们没有能够触屏的轻薄智能手机,但十年后智能手机市场反而呈现饱和状态。同样也是十年之前,网络小说盛行的阶段,有个叫做“全息游戏”的概念很迷人,就是模拟游戏环境并且在一个头盔或者营养仓里虚拟再生。甚至到现在很多书迷和玩家都会期待着全息网游的来临,或许不远的未来VR会将此变为现实。
很多业界大佬预测,VR真正成熟还需要3-5年,彼时便可像手机一样普及。我们不妨设想一下,5年之后,当VR比今天的微信更广泛地渗入生活,那时的媒体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媒体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用VR让读者“穿越”。你可以在巴黎的街上,目睹恐怖袭击案发生后身边人们的悲伤,也可以来到美国墨西哥的边境感受黄沙漫天,还可以置身美国选民中间,看他们对“疯子”特朗普是多么狂热。
也就是说,读者不再只是“读者”,他们本身就是体验者,而那些长篇报道、纪实通讯、人物专访,深度挖掘……这些体例的文字可能统统不会存在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样一来VR精品内容的产出量得到了保证,付费内容被接受的程度也提升了,说不定也能产生新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广告带来的营收也可能会增加,毕竟通过VR这种媒介,体验式的内容,植入式广告的效果也会提升,有足够大的用户体量,广告主会主动找上门来。
一句话,那时的媒体生活可能会更好。但前提是媒体得活到那个时候。为了保证5年之后,能以媒体人的身份掌握VR,现在还是得有一份靠谱的媒体工作。
- 内容创业入冬了 关了公众号洗洗睡吧
- 阿里巴巴遭奢侈品牌驱逐,奢侈品与电商为什么相爱
- Pony效应引发的思考:该如何延展网红生命周期
- 品牌商纷纷离开,新加坡购物天堂地位不在?
- 苹果7设计图再度曝光,想保密谈何容易?
- 看涨房价 才是在赌我国经济崩溃
- 富士康也撤了,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 高期待带来落差 虚拟现实的黄金时代还没来到
- 中国居民为何不愿意租房而买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