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商纷纷离开,新加坡购物天堂地位不在?
2016-6-1 10:40:2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新加坡的乌节路一带店铺空缺现象最为严重,乌节路一带上曾经满布着吸引游客的商场和日本高岛屋百货等店面,曾经那里的店铺租金是五年来全国最高的租金,他们在2009年以后就成为了全国租金最高的地方。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及游客消费力的减弱,房地产经纪人预测可能会有更多的商铺规模缩小甚至关掉店铺。即使租金在2014年的时候降到了最低点,但是还是有很多品牌离开。
下面的五点理由或许可以解释新加坡购物天堂地位荡然无存的原因:
精通技术
新加坡人大概是亚洲最精通技术的消费人群,有很大一部分新加坡人将购物转移到网上,而不再去香港或马来西亚购物了。
ARA资产管理CEOJohn Lim(他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都有经营店铺)指出:“因为电子商务和购物中心的存在,零售业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以迎合未来消费者的需求”。
由此可见,未来的商场需要更加专注于餐饮业,娱乐业和服务业,而不是时尚业和消费品。
关闭商铺
很多大型的零售商也开始离开新加坡。阿联酋AL-Futtaim 公司包囊了城市里的众多主要品牌,其中包括 Marks & Spencer 和 Zara。虽然说AL-Futtaim 公司计划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市场上扩大影响力,但它今年计划在新加坡至少关闭十家店铺。房地产经纪人Cushman & Wakefield 指出:英国品牌New Look和法国男装品牌 chain Celio都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歇业,很多品牌纷纷效仿,选择关店。 New Look在给 Bloomberg News回复的邮件中表示:“在仔细的研究过后,我们认为新加坡已经退出了我们重要市场的行列”。据悉,该品牌在新加坡的最后一家商店将会在6月30号关门。 之后,Al-Futtaim 和 Celio并没有对此发出任何的回应。
中国的经济放缓
与香港类似,新加坡也受到了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越来越少的大陆游客会到新加坡去疯狂购物。而且,游客们的消费金额也越来越少了。
新加坡Cushman & Wakefield的研究主任Christine Li表示说:“中国游客来这里只是为了玩一玩,并不是为了购物来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社会中,到处都可以买到国外品牌,成功零售业仰赖的差异化在新加坡看不到,由此也有很多品牌离开新加坡,去其他地方寻找更多的发展。
经济逆风
国内的消费者也在逐渐的转向国外市场。新加坡的消费价格连续第十七个月下降(在三月份的时候),这是有史以来下降时间持续最久的一次,这一点从降低的石油成本和衰退的经济态势上便可以看出来。Colliers International集团公司表示:如果经济风向一直持续这样,而消费者们继续削减开支的话,就有可能加剧工资的减少和失业的风险。
供过于求
过多的商场使得租金的缴纳也开始变的困难重重,而且,商铺空缺也越来越多。据Cushman & Wakefield的数据显示,在3年后,新加坡可能会增加4百万平方英尺的商铺空缺位置。
- 苹果7设计图再度曝光,想保密谈何容易?
- 看涨房价 才是在赌我国经济崩溃
- 富士康也撤了,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 高期待带来落差 虚拟现实的黄金时代还没来到
- 中国居民为何不愿意租房而买房?
- 马云:中国经济3-5年内面临困难
- 王石:靠房地产支撑足球产业不正常
- 马化腾:企业级市场要慢工出细活 孕育需十年
- 王石称游山玩水也能把公司搞好是本事 拒谈房价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