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成清波,今年3月底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一个月目前成清波虽已出狱,但上海优道案的种种谜团却并未因此得以解开]
[判决书显示,上海优道实际募集12.5亿元,有11.24亿元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存款,共涉及579名不特定社会公众,案发前实际兑付4.3亿余元,案发后实际兑付3.4亿余元,未兑付金额3.8亿元。]
[判决书显示,上海优道案募集资金中,成清波及其关联公司兑付了4.93亿元;杨智琴等人兑付了510万元;募集资金中回流兑付金额约为3.7亿元,加上中间人兑付的2000万元,四者合计约8.68亿元,尚有2.37亿元未说明兑付主体。]
销声匿迹近两年之后,曾在资本市场掀起滔天巨浪的“中技系”掌门人成清波,悄无声息又回归公众视野。
2014年5月,卷入上海优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优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成清波,被警方立案调查后,在资本市场销声匿迹,直到今年3月底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一个月。但早在2015年7月,成清波就已取保候审。这一年零一个月的刑期,也已通过羁押时间抵扣执行完毕。如今,成清波已恢复自由之身。
判决时,法院认定成清波具有自首、退赃、“重大立功”等情节,而被从轻判决。《第一财经日报》获悉,成清波被立案调查后,组织部分资金兑付了上海优道案中部分募集资金。此外,成清波其间曾举报他人,被法院认定为有“立功”情形。
成清波虽已出狱,但上海优道案的种种谜团却并未因此得以解开。虽然上海优道案涉案资金已部分兑付,但围绕上海优道案,成清波及其掌控的中技系,与正在重整中的\*ST新亿收购美国THC煤炭公司100%股权,以此获得美国煤矿。2012年,时任国创能源董事长的周剑云向成清波提议,向其购买上述美国煤矿,用于国创能源重组,并以定向增发方式支付收购款项。
2012年5月,国创能源发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约39亿元用于收购TPI,周剑云的关联方盛晖投资拟认购不低于25%的发行份额。在成清波要求支付收购前期费用的情况下,2012年6月,周剑云与上海优道时任总经理杨智琴、“资金掮客”刘永盛约定,通过上海优道募集资金。
很快,事情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杨、刘二人分别打着定增及政府动迁安置项目的幌子,总计募资约12.5亿元。其中,流入成清波、周剑云个人控制的账户中的资金合计超过7.9亿元。
尽管成清波后来正式获刑,但从2013年8月上海优道案案发至公、检、法先后介入长达两年多时间里,这名曾经的资本大鳄遭遇的经历,至今仍鲜为人知。
根据自称为上海优道现任股东、负责人的尹立群的表述,这段时间成清波前后大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2014年5月10日,成清波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当年6月被检察院批捕;2015年1月,警方完成刑事侦查后,将案件移交检察院。
上海优道兑付危机爆发,迅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但从2013年8月到2014年5月,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成清波一直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直到2014年周剑云失联,才成为成清波被刑拘的直接诱因。
“刚开始,成清波并没有被采取强制措施,连杨智琴都被取保候审,但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周剑云失联的事情,成清波才被警方刑事拘留。”尹立群说,除了周剑云失联,当时一个重要国际会议即将在上海召开,也成为成清波被警方羁押的一个原因。
尹立群称,审判阶段,成清波案件前后开庭四次,第一次是交换证据的预备庭,另外三次是正式庭审。其中,预备庭没有公开开庭。2016年3月,上海静安区法院正式作出前述判决。
不过,正式获刑前成清波已通过取保候审,获得部分人身自由。多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2015年7月3日,成清波就已取保候审,而当时法院尚未开庭审理,案件仍在检察院侦查阶段。
成清波之所以能够取保候审,筹集上海优道案兑付资金是主要原因。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兑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如果对案件的解决有所帮助,可以进行取保候审。
判决书显示,上海优道实际募集12.5亿元,有11.24亿元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存款,共涉及579名不特定社会公众,案发前实际兑付4.3亿余元,案发后实际兑付3.4亿余元,未兑付金额3.8亿元。
罕为人知的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成清波方面可能还进行了系列运作。一名接近成清波的知情者透露,案件移交检察院后,还有部分投资者联名“请愿”,要求对成清波取保候审,以便其筹集兑付资金,可提供“请愿书”为证。尹立群亦称,确实发生过投资人向司法机关邮寄“请愿书”之事,但他本人不是当事人,手中并无“请愿书”。直到发稿,记者未获得上述知情者所称的“请愿书”。
“从被警方刑事拘留到取保候审,成清波一共被关了一年零一个月,羁押一天抵刑期一天,刑期现在已经执行完毕了。”上述接近成清波的知情者称,成目前已经完全恢复自由。
“从量刑上看,成清波的判决是很轻的。”上海明轮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除了如今已更名的*ST新亿,成清波曾经控制的大多数上市公司,均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根据上海静安区法院判决书,成清波仅被判处一年一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涉及其他上市公司的则未追究。
不仅如此,在上海优道案中,成清波被追究刑责的,也只是案件金额的极小部分。判决书显示,在上海优道募集的12.5亿元资金中,有1.5亿余元直接划入*ST成城账户,剩余的7.46亿余元、3.08亿余元,被分别直接划入国创能源、中间账户。事后查明,上述资金中,成清波实际使用4.36亿余元,周剑云实际使用3.53亿余元,刘永盛等其余参与者均得到了数千万至数百万的返还。
上述案件所涉金额中,绝大部分并未被认定为犯罪。而判决书显示,成清波等人非法吸收存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应予惩处。虽然成清波只是对通过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对外融资,解决增发和项目资金的方法只有概括性地了解。但事后明知是向不特定公众募集,仍指使他人继续公开募集,应认定其对参与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承担刑事责任。
而所谓明知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指的是2013年8月上海优道兑付危机爆发后,杨智琴等人受周剑云指示,向成清波汇报后,经其同意募集的7032万元。这意味着,上海优道此前募集的金额未追究刑责。
法院认定,成清波有自首、退赃、“重大立功”等情节,因此酌情从轻处罚。
记者获悉,法院判决前,上海优道案募集的12.5亿资金中,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11.24亿元目前已经兑付完毕。而为了获得轻判,成清波还检举了他人,即判决书所提及的“重大立功情节”。
另一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成清波曾试图通过某“领导”帮其办事,并且“给了钱”。但收了钱之后,对方却并未为其办事。为此,上海优道案发后,成清波随即检举了对方,在判决时,这一行为被法院认定为立功。
“从判决书来看,非法向公众吸收的资金,法院已经认定兑付了,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但如果从影响来说,上海优道的社会危害性很大。”王智斌说,如果上述行为未被发现,或发现后归还,就可获得轻判,将会导致以极低的犯罪成本,从而对类似行为形成“反向激励”。
根据法院判决,上海优道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资金11.24亿元的兑付共分三个阶段,案发前的第一阶段,已经兑付4.3亿元;案发后兑付了3.4亿元,其中来自成清波控制账户及其关联公司共计3.2亿元,中间人兑付了2000万元;起诉、审理之后,又兑付了剩余的部分。
尽管如此,11.24亿元的兑付资金中仍有约2.37亿元的兑付主体没有明确,判决书也没有给出说明。判决书显示,上海优道案募集资金中,成清波及其关联公司兑付了4.93亿元;杨智琴等人兑付了510万元;募集资金中回流兑付金额约为3.7亿元,加上中间人兑付的2000万元,四者合计约8.68亿元,尚有2.37亿元未说明兑付主体。
而按照尹立群等人的说法,未明确兑付主体的2.37亿元,正是来自*ST新亿。资金来源为该公司重整时公积金转增的股份。
*ST新亿2015年12月披露,当年12月4日,上海优道设立的富义投资、芮嘉投资、纯优投资、乾灏投资等四家合伙企业,向其申报共计10.2亿元的债权及衍生利息、违约金。随后,*ST新亿控股股东新疆万源稀金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时间大约在2014年七八月间。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赛伯乐绿科成立于2014年7月9日,注册资本1亿元,股东为北京东方绿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赛伯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包括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投资、企业策划等。
赛伯乐绿科此前已在中技系资本运作中露过脸。2014年5月,深圳中技实业在国联信托的两笔信托借款违约,导致其用于质押的*ST成城2580万股被强制划扣给国联信托。当年8月16日,*ST成城公告称,作为两笔信托计划的原委托人、受益人,江阴顺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告称,周剑云在未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的情况下,以公司的名义,与陈世达、贵州阳洋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阳洋矿业”)订委托融资协议,陈世达委托阳洋矿业进行融资,由当时的国创能源提供监管账户并监管;阳洋矿业随后委托上海优道投资融资,同样由国创能源提供监管账户,但阳洋矿业、优道投资之间因融资产生的责任、义务,均与国创能源无关,且无需对任何协议外第三人承担责任。如因与阳洋矿业、上海优道的商户协议被协议外第三人追责,阳洋矿业、优道投资应对其承担赔偿责任。
2014年7月1日,国创能源再次公告,否认了上述7.46亿元债务。公告称,此事是周剑云未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公司不是融资主体,也未召开董事会或股东会为上海优道的融资提供担保。此外,年报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ST新亿的负债14.71亿元,并不包含上海优道申报的债权。
但在2015年12月4日,上海优道向*ST新亿申报上述10.2亿元债权时,迅速得到了确认,并由该公司进行了偿付,导致其重整债务总额由14.82亿元,骤然增加到21.74亿元,增加了近7亿元。
对于*ST新亿在债权问题上的态度反复,该公司现任董事长黄伟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出现这种情况,是公司前任董事会不负责任。作为后任者,必须要把这些债务清查清楚。如果在重整完成后再出现债务纠纷,对该公司的影响将会更大。
法院判决书也认定,相关资金部分被用于偿还当时的国创能源的银行贷款,但并未提及具体金额。5月19日,*ST新亿发布回复函,对上证所此前问询函中提及的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复。
“我本人此前一直从事矿业,对资本市场并不熟悉,2013年才开始筹划进入资本市场,2014年正式进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很多家上市公司接洽借壳,最后才找到*ST新亿。”黄伟称,他此前并不认识成清波和中技系的人员。
按照黄伟、尹立群等人的说法,成清波组织资金兑付,一个隐含的目的是为了保住*ST新亿这个上市公司的壳资源。
黄伟称,如果成清波不偿还涉案资金,上市公司将会构成单位犯罪,一旦构成刑事犯罪,重整将无从谈起。
“上海优道募集的资金有7.46亿元流入*ST新亿账户,但没有追究责任,是出于综合考虑的结果,如果追究公司责任,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退市。”尹立群称,将*ST新亿置于刑事犯罪之外,也是对该公司的保护。
代偿了2.37亿债务后,*ST新亿与成清波、上海优道之间,似乎已经不存在任何关系。但事实上,上海优道、成清波与*ST新亿之间,可能仍然是未了之局。
按照尹立群的说法,募集的资金中,流入周剑云控制账户的资金部分,已涉及职务侵占,*ST新亿代偿后,仍要向其追讨。
“肯定要向成清波、周剑云追讨,否则这个钱怎么能拿回来?”黄伟说,目前,已向成清波个人发送律师函,追讨由*ST新亿、其本人代偿的资金。
此前有消息称,为逃避责罚,周剑云早已避走海外。*ST新亿能否追回相关资金,存在极大的悬疑。*ST新亿、成清波、周剑云以及上海优道之间隐秘的未了局,仍有待时间来“破解”。
附表 国创能源募资去向
表面去向划入国创能源7.46亿
进入成清波控制账户4.36亿
真实去向周剑云控制账户3.53亿
刘永盛、杨智琴、田盛为使用资金8600万余元
回流兑付投资人3.7亿余元
-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何那么短?民营企业仅3.7年
- “私产入宪”推行者保育钧病逝 民企再无“保大炮
- 产业转型的“鱼”与楼市依赖的“熊掌”
- 白重恩:政府扶持指数越高的行业产能过剩会越严重
- 中国国情不适合征收交通拥堵费
- 我的未来网疑似“庞氏骗局” 监管相关部门发文警
- 发改委:今年6月底前完成双创示范基地方案编制工
- 国务院出台消费品工业发展新政策
- 发改委:第一批12个PPP水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