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管理及催收,信用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的贸易融资工具。商业保理的本质是供货商将采购商的信用转为自身信用,实现应收账款融资。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指出,作为提供创新型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现代信用服务业,商业保理具有逆经济周期而行的特点,是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工具。
从全国来看,商业保理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5年底,全国注册成立商业保理公司及分公司共计2514家,其中法人企业2346家、分公司168家。2015年当年注册成立商业保理公司1211家、分公司83家,新增数量较2014年增长43.3%,是2012年成立公司数量的27.66倍。
在企业数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保理业务量和融资余额也实现成倍增长。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融资余额约在500亿元人民币,均是2014年数据的2.5倍。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保理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如专业人才缺乏、信用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尤其是,国家层面政策法规仍然空白、行业监管协调机制需要加强,商业保理一直面临法律法规缺失的尴尬局面。
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商业保理管理办法已经在征求意见,具体涉及设立条件、业务管理、禁入范围、融资方式等在内。而最为关键的一环,在于将取消内资商业保理公司的前置审批,这也就意味着此前仅限于试点的商业保理将正式推向全国。
而注册门槛放开之后,可以预见到,必定会迎来商业保理新一轮的爆发。以深圳前海为例,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深圳前海对于保理公司没有设前置审批,也不要求注册资金到位,因此,截至去年年底就已经注册了1500多家商业保理公司,现在数量应该已经突破了2000家。而全国商业保理公司总数还不到3000家。“这其中也确实会有一些问题,目前深圳商业保理公司开业率仅15%左右,我国整体商业保理公司平均开业比例在50%左右。”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主任韩家平对记者指出,行业还是要走专业化和细分化的道路。原中国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也表示,这几年会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年。
“可以说,现在是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最好的阶段。”韩家平表示。
- 工商银行宣布停止个人账户综合理财业务
- 京东金融一季度仍亏损 自称业内地位有提升
- 理赔纠纷拖累 现代财险变亏损王
- 私募篡改募资托管账户、挪用客户投资款受罚
- 非法吸储399亿元 中晋系35高管被捕
- 非法集资六种典型手法 四招可破
- 发改委拟再松绑海外并购 中资企业并购额再创记录
- 国务院启动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 引导民间投资
- 央行对21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2900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