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尽管业绩有向好的迹象,激烈的竞争和烧钱促销模式却使得多家OTA企业长期亏损,盈利不佳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愈来愈剧烈的行业内部竞争,在线旅游市场模式急需升级。而与此同时,外部的威胁也未间断,团购网站不断“侵蚀”在线预订市场,对传统OTA造成压力。尤其近日大众点评和美团宣布合并的消息,更加重了OTA企业的焦虑。
团购网站交锋OTA
10月8日,美团和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合并,消息一出引爆业内,市场普遍认为,合并后美团和大众点评新组建的公司将会引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领域的格局巨变。
然而,这场合并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本地生活服务,与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存在业务交集的OTA企业也同样感到危机重重。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在线旅游业观察人士均认为,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后,势必也会对OTA行业产生冲击。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起来后,体量上有了大的提升,业务越来越综合,这样的话对几家专注做旅游的OTA平台来讲,就会形成一个越来越直接的竞争态势。”劲旅咨询CEO魏长仁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一直以来,机票预订和酒店业务是在线旅游企业的营收重点,不过,在中低端的酒店订购业务上,美团和大众点评早就开始发力。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团的酒店间夜量成交量突破3300万,交易额达53亿元,超过去哪儿网,仅次于携程网,成为国内第二大酒店在线交易平台。
美团于今年7月份将酒店旅游提升为事业群,显示出对在线酒店预订市场的重视。同样的,大众点评也在旗下设立了酒店事业部,酒店间夜量达到了50万。种种举动,都对OTA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美团还在布局机票业务。今年8月份,美团宣布完成对TripAdvisor旗下的酷讯旅游网的整体收购,酷讯被并入美团酒店旅游事业群发展机票业务。借此,美团实现了对在线旅游全产业链的布局。
执惠旅游联合创始人刘照慧认为,美团大众点评等以本地化消费为主的服务平台已经具备切入旅游业的基本条件。“理论上讲,美团大众点评只要在地域上覆盖量足够就可以取代部分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双方停止内耗大战,一旦发力旅游O2O,将对中国旅游业格局形成巨大的冲击。
去哪儿或受影响最大
此次合并后,“美团+大众点评”的估值将达到170亿美元,而携程加上去哪儿的市值,也只有约145亿美元。
尽管如此,面对一个快速崛起的强大对手,在线旅游网站也并非束手无策。
魏长仁分析,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受影响最大的是中低端酒店市场。在高端酒店领域,携程和艺龙仍然保持优势。如此来看,去哪儿受到的冲击将会最大。事实上,由于去哪儿和美团在酒店业务领域都偏重中低端市场,双方一直竞争激烈。
此外,在机票业务上,携程和去哪儿目前的机票业务在营收中占比是较大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大。虽然美团收购了酷讯,但要想有更大的作为,或者说想对携程、去哪儿的机票业务产生冲击,短期内还比较难。
旅游度假方面,携程的旅游度假已经做了十来年,去哪儿也有较长时间的耕耘。而美团在度假市场发力时间较短,规模不足,所以旅游度假方面,美团、大众点评要想和携程去哪儿,以及途牛同程产生大的冲击,短期内应该也不太容易。
刘照慧也认为,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冲击主要会在国内游、短线旅游和周边游方面,对出境游和高端旅游业务的冲击则会较小。
面对大众点评和美团的隐形威胁,OTA企业需要在差异化服务上发力。“比如说商旅,出境游,长线,复杂性的旅游度假产品,这部分是现在OTA企业手里面握的牌,另外从服务上来讲,专业化的服务以及长链条的服务能力,这个可能是美团和大众点评不具备的。所以,服务和产品的优化,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依然是OTA企业的优势。”刘照慧认为。
- 西双版纳等17景区被确立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酒店行业萎靡 国际品牌在华寻找新方向
- 三亚规范涉海旅游秩序 邮轮旅游将迎历史新高
- 十一黄金周中国热门景区限流 自驾游乡村游受追捧
- 国家旅游局:全力以赴筹办2016中美旅游年
- 中国森林旅游游客量逾9亿人次 占国内旅游人数2
- 旅游平台“e路同行”暂停交易 波及超亿元资金
- 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将启动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公寓市场房源争夺大战 酒店业者纷纷开始杀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