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仍在预期之内。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首先,中国过去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增速。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也超出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导致产能过剩和库存大量增加,必须逐步消化产能和去库存,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同时,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包括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
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其次,中国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普遍启动了去杠杆进程,但中国则从2009年到2010年开始了快速的杠杆化,并实现了10%左右的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0%以上。目前中国也进入了去杠杆阶段,经济增速降至7%左右。但即使这样,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30%左右。
楼继伟表示,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也出现一些可喜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工业;贸易顺差占GDP比重有所下降,国际收支更加平衡;上半年新增就业700万以上,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支出增速在10%左右,高于年初预算财政收入7%左右的增速。中国正通过提高特定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等方法弥补财政缺口,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支持推进结构性改革。
楼继伟强调,中国政府不会特别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经济波动,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定力”。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在人口红利消失、资本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红利对冲人口红利的消失,使经济增长保持在7%左右。总之,中国正按照既定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开放。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议上还表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趋于稳定,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场可望更为稳定。周小川强调,尽管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中国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并未改变,仍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计划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开幕
- 中国积极推动产能“走出去”与他国互利共赢
- 云南规划1.6万亿基建项目 多家央企将参与
- 十三五经济增速指标待定 专家:预测年均6.5%
- 多地国企改革陷入“等政策” 部分国企混改项目
- 转化收益由20%提高至50% 科研成果奖励破题
- 京津冀协同发展路线图明晰:先破要素壁垒
- 习近平“两只鸟论”背后:稳增长核心在稳
- 中金公司:中国宏观税负高达37% 建议降低社保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