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记者8月18日独家获悉,庄文阳沉默的原因并非传闻中与科蒂的保密协议,而是丁家宜品牌确实被第三方投资公司从科蒂手中要约回购,但暂时并未回到庄文阳手中。虽然丁家宜现在已组建团队、推出新品,渠道推广洽谈也正在进行,但目前庄文阳获得的或许仅仅是授权经营的资格,而关于丁家宜的另一场收购谈判也正在紧张进行。
其间有怎样一波三折的故事,又到底是怎么演绎的?
陈琳仁:我是如何购回
此前,很多人猜测庄文阳是这起“高抛低吸”剧目的总导演,以24亿元卖出后,又通过一个貌似第三方的影子公司将丁家宜回购。
传闻中神秘的第三方是深圳中银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创投”)。
中银创投董事长陈琳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从科蒂手中收购丁家宜前并未与庄文阳有接触,而收购丁家宜品牌的初衷就是想让民族品牌回家,并准备以自己的相关企业运作全国市场。”
据悉,中银创投是浙商台州陈氏家族和市场资本共同组建的公司,在生物、香料等领域都有产业整合投资。
陈琳仁告诉记者,由于中银创投关注的领域是从事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提取、应用的国际生物高科技研发,在云南种植了上万亩世界名贵稀缺香料,是一些跨国企业的香精香料供应商之一,陈琳仁因而有渠道接触到科蒂这样的国际香水巨头。
而对于科蒂来说,中国本土品牌丁家宜在被其巨资收购后,由于企业文化差异等导致的整合不顺利,丁家宜一直在拖其业绩的后腿。
截至去年3月31日的财报显示,由于丁家宜业绩拖累造成的账面减值,科蒂2013年第三季度亏损2.533亿美元,丁家宜所处的皮肤和身体护理部门2013年第三季度减损共3.169亿美元。去年6月,科蒂不得不宣布将放弃这一“养子”,停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
尽管如此,要说服科蒂卖掉这个已经宣布停止运营的中国品牌并不容易,毕竟这么多钱买回来的品牌,运营不善,再以低价卖出,难以向投资者交代。
“民族的品牌只有在民族的地方才能生存,否则就是鱼儿离开了水,这就像葡萄酒只有在法国才能呈现不一般的酒魂浪漫。”陈琳仁说,他用类似的说法不断去说服科蒂,其坚持与努力逐渐得到科蒂管理层的认可。
经过半年左右的沟通,直到去年年底,陈琳仁才真正与科蒂谈妥收购的相关事宜,而到今年春节的时候才正式完成相关的购买手续。
陈琳仁透露,收购的相关资产包括丁家宜的商标和丁家宜位于苏州、南京的工厂和土地。
至于回购交易的相关费用,陈琳仁说,与网上传闻的差不多,上亿元人民币。
售价不低于5亿
谈及收购丁家宜的初衷,陈琳仁说,“最初是想自己运营丁家宜品牌,一是因为陈氏家族本身也是日化世家,陈氏家族的利标集团10多年来在中国日化业也有一定知名度;二是,应用云南生态资源打造的‘孔雀公主’品牌牙膏,目前已进入全国家乐福、欧尚、华润等大卖场,公司自身也有高科技研发、提取制造、销售渠道、品牌运营管理团队,所以此前也曾希望把云南资源天然原料植入到丁家宜产品中”。
不过,在购回丁家宜后,中银创投发现了更具投资价值的云药集团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在今年3月开始接触云药集团,并于7月底与云药集团签署了投资10亿元合作中药高科技研发平台云药研究院和云药种植、提取、制造、销售渠道等。
由于云药项目更切合中银创投的生物医药大健康投资方向,陈琳仁表示,从投资精力方面考虑后,中银创投放弃化学合成产品项目,将日化品牌丁家宜出售。
“相对而言丁家宜品牌包括国内外日化品牌本身都是化学合成,需要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生态种植的原药材投资也大,在品牌基因融合上有很大的难度。”陈琳仁表示,丁家宜再次出售是开放性的,国内有近10家企业来谈过,“只要成交价格具有价值,也可以考虑物归原主。”
“考虑到交易费用和公司利润,”陈琳仁说,具有价值的成交价格指的是,“应该不低于5亿元”。陈琳仁未透露买主,但表示“虽然尚有一些小细节没有谈妥,但谈判已经基本接近尾声,近期很快就要向外公布”。
- 两面针亏损近9千万 出售中信证券股份勉强盈利
- 丁家宜命运大逆转:将经典回归重出江湖
- 大润发母公司高鑫半年巨亏 业内人士:电商拖了后
- 天津港旗下两上市公司同业竞争 净利增长现疲态
- 京东斥资43亿收购永辉超市 中国电商进入红海竞
- 恒大乳业与母婴行业优秀领导者强强联手
- 物美酝酿反击沃尔玛封杀:正在集中供应商
- 阿里巴巴马云:疑15亿港元购香港豪宅 暂未作回
- 梅西百货业绩不及预期 年底将入驻天猫进军我国市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