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8个月内,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第三次失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负责人说,这次事故对公司是一次巨大打击。
国际商业航天再次笼罩阴影。2014年10月,另一家公司的火箭起飞后几秒就在发射场爆炸,摧毁了“天鹅座”货运飞船。6个月后的2015年4月28日,俄罗斯“进步”号飞船被“联盟”号火箭送入了错误的轨道,没能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便坠毁在大气层中。
近期事故发生后,美国宇航局局长曾公开重申,支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货物和载人航天项目。但人们还是很容易想起多年前那一幕——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以及后续的多次航天事故。
30年前,美国航天项目接连失利。正在那时,世界商业航天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中国人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彼时,中美双方第一次在航天高科技领域进行合作,是通过中国火箭发射美制卫星的方式达成的——这也是当年邓小平访美的重要成果之一。那些年,是中美航天合作的蜜月期。
如果蜜月期继续,中国运载火箭或许早已称雄世界航天发射市场。
但在国际市场上,中方的商业活动遭遇屏障,不得已收缩了阵地。这并非特例,长期以来,只要是中国人的高技术产品,大多会面对“窃密”之类的指责。
如今的世界航天商业发射市场,群雄并起。除了美国、俄罗斯等传统航天强国以外,亚洲国家成为最积极的航天探索者。其中既有日本、韩国、印度等“老牌”国家,也有伊朗、越南等新兴势力。
以2013年为例,日本首枚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埃普西隆”成功发射了行星分光观测卫星;印度则发射了首颗导航卫星与首颗国产军用通信卫星,更于当年发射了该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韩国则凭借“罗老”号火箭发射的科学与技术卫星“-2C”,正式进入太空俱乐部。而30年前,亚洲只有中国和日本具有发射运载火箭的能力。
事实上,当人们在谈论火箭的商业发射时,其核心往往不是商业,而是政治。前后30年间,中国跻身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而后又遭屏蔽,也正归因于此。
中国人不会停止努力。2015年4月14日,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在巴西首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宇航部部长李同玉说,中国火箭将借此寻求国际合作新模式,打破当前中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受限的现状。
中国人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今夕对比,当下的中国与全球格局,对于雄心勃勃的中国火箭来说,意味着什么?
- 我国快递业年增长近50% 业内称其实才刚刚上路
- O2O上演巨头游戏 巨头联姻或涉垄断
- 消费品行业:多个十三五规划10月底前完成编制
- 中国已成为拉美外资主要来源 未来应走商业贷款之
- 今年百货业关店潮汹涌而至 万达百盛等在列
- 奢侈品LV、普拉达竞相关店 营销策略重点迁移
- 香港零售持续疲软 核心零售区铺价急跌31%
- 欧日汇率走低 奢侈品牌调整区域定价策略
- 奢侈品公司齐推跨界营销 多渠道转型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