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两大难题待解:信息壁垒与融资遇瓶颈
2015-7-14 9:05:2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政府各部门信息条块分割,使得智慧城市系统性不够,甚至造成烂尾工程,是最为集中的问题。
通过对全市交通数据的汇集,为开车者智能化设定行车路线,并就近指引停车位,减少城市拥堵;整合地区土壤数据,择优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并精准定位消费人群,产量与需求量对接,让农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等等——这些都是“智慧城市”为大家描绘的美好生活状态。
智慧城市并不新鲜,我国现已有三批共计290个试点城市。7月10日,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京举行,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方在接洽项目、签订合约的同时,也在讨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其中,政府各部门信息条块分割,使得智慧城市系统性不够,甚至造成烂尾工程,是最为集中的问题。此外,投融资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智慧城市无成熟商业模式,资产难以评估,金融机构难介入;或者有机构有资金跟进,但地方政府缺乏顶层制度规划,也使得智慧城市效果不佳。
“信息孤岛”通病
7月10日-12日,以“互联网+智慧城市”为主题的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智博会)在北京举行。
智博会高峰论坛上,有较早介入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高管直言:几年前谈及智慧城市,听者会觉得很高大上;两年后谈到智慧城市,大家会很迷茫地问,智慧城市究竟是做什么的;现在提到在做智慧城市,会经常被反问,怎么所有人都在做智慧城市?!
所谓智慧城市,按照我国试点办法,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试点城市应有网络基础设施、相关的公共平台和数据库,智慧城市大致包含智能宜居、交通、环保、物流、产业等多项内容。
从2012年末我国开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至今,前后已经有三批共计290个试点城市。有研究机构统计,我国目前有超500个城市在试点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超过万亿。
智能交通、医疗、养老、审批等相关应用在不断落地,但多名参与智能城市建设实践的官员均表示,信息孤岛是我国智能城市建设中的通病。
南京市常务副市长刘以安表示,智慧城市需要基础创新,需要系统集成,更要打破行政的壁垒,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现在的技术足以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在行政体制当中,有各条线的行政命令,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导致城市治理不能横向打通,给技术应用造成障碍。
义乌是电子政务云的先行者,获得浙江省特批,由义乌自行建设,但在落实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信息壁垒的问题。义乌市委常务副市长王小颖直言,“委办局之间的信息壁垒现象非常严重”。
王小颖举例称,公安系统有很多的数据,但是它不能释放。在做市民一卡通的时候,需要一些基础数据,需要经常和相关委办局沟通,但是答复是千篇一律的“上面没有政策”。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这一通病有望得到解决。7月初,国务院发布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鼓励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开展一批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试点,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投融资各有“心事”
推进智能城市建设,除了技术也需要资金,如何融资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随着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对地方债管控的收紧,原来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得不更多引入社会资本,PPP模式被频繁提出。
钦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马相聪直言,该市推出14个智慧城市项目,计划投资是22亿。初步规划地方财政大概能拿出一到两亿,剩下的钱怎么办?“这是我们最担心的,也是最难的问题”。如果引入社会资本,政府需要做什么,怎么实现盈利,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某东部省会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市想建设一个电子政务数据平台,主要方便领导决策用,需要将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起来。但是,该平台为一项纯公益项目,且目前没有对外开放的打算,难有收费来源,财政资金又难以承受,引入PPP模式并不现实。
政府部门担心的是融资难题,投资方则表示还需有其他体制支撑。
某大型产业基金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智慧城市的项目很多,基金会对地方政府进行选择。因为PPP模式多适用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即政府需要以财政资金支付企业,所以地方财政收入状况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另外,PPP合约签订的边界是否清晰,即政府和企业之间彼此权责分配是否清晰也很关键。
中控国联董事长苗全旺表示,一些智慧城市建设不缺前期资金,技术、硬件建设也不成问题,关键是地方政府部门间数据壁垒未打通,这为投资运营机构带来很大障碍,容易造成烂尾工程。
苗全旺进一步表示,作为投资机构最担心的是钱花到哪里去,怎么保证合理回报。智慧城市投资很多为轻资产,社会上缺乏相应的评估制度,现在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地方政府甚至某些省级政府层面,还没有顶层设计可供参考,这些问题都导致资金对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观望态度。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实际上,从引入智慧城市的理念,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的试点城市,前后不过5年时间。5年来,我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探索中成长,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注重形式到追求实效、从封闭单一走向合作共赢。具体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日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提供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早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设计分散、各自运营的特点,比如公安部门负责建设智能监控系统,行政服务中心牵头优化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卫生部门负责智慧医疗等等,系统与系统之间由于标准、技术、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很难成为协同高效的整体,这就让智慧城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运营效率。一些新试点的智慧城市在建设时开始注意规避这类问题,从顶层架构设计、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到咨询规划、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交由专业化机构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统一进行建设、布局和维护。比如银川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到了全国前列,就是采用了中兴公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结合银川的区域优势,全面规划了10大系统13个模块,不像其他项目只做交通或政务等一个或两个模块,从而实现了城市整体而不仅仅是单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大幅度提高了智慧城市的运营效率。
二是采用多元化的运营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主体究竟应该是谁?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很多试点城市走过一段弯路。建设初期,由于盲目跟风,很多城市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全部由政府主导、地方财政出钱,这就造成一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智慧交通等投入资金量比较大的领域,由于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持续地承担项目建设和后续运维费用而中途搁置或者不能正常发挥功效。实践证明,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基础设施等诸多要素都受到制约的前提下,要想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摒弃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传统观念,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共同推进,采用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模式创新,其中比较典型的是PPP商业运营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建设和运营维护中的一系列难题。
三是建设开放式的信息平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和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慧城市在运营过程中,数据量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城市交通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行业数据、人口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应用和分析水平,直接决定了智慧城市的运营效率。但是,目前我们很多城市的数据都是相对孤立和封闭的,往往不向外界开放,这一现象也被称之为“信息孤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本身管理体制的问题。大数据是智慧城市运营的基础,没有开放共享的数据支撑就谈不上真正的智慧城市。目前,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数据开放计划,不断扩大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来讲,运用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是注重实用性的建设理念。不管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多少领域和部门、由谁来参与完成,它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方便城市管理,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因此,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民生为导向,重点关注老百姓急需的智慧民生领域,比如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交通、智慧防灾、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七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务实推进”的基本原则,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实用性的要求决定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需求,发挥城市的优势资源和个性特点,避免由于照搬照抄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是推进融合化的发展路径。智慧城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园区”“智慧企业”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当前,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建设商和运营商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将其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兴公司提出的“智慧城市2.0”,就强调与城市整体的产业规划结合起来,比如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政策落地,建设跨境电商、电子口岸的园区,推进产业升级,以大数据运营的思路来落实信息惠民、拉动信息消费等等。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走一条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 电商时代奶粉平价 洋奶粉品牌压力大
- 电动汽车租赁探索PPP模式 前景未明
- 葡萄酒小产区模式是趋势未来发展可期
- 互联网+洗车为何办照难?改革是关键
- 各大银行千亿资金掘金“一带一路”
- 家电能效“领跑制”再提速 企业将调整市场策略
- 养老金改革呼之欲出 专家:提高股票投资比例
- 大数据、模式是传统媒体转型困局解析
-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将出台 九鼎低调提前开启布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