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农村老人不愿进城 是养老新痛点
2015-6-10 10:09:5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随着大量农家子弟扎根城市,父母远离乡土,随迁进城,含饴弄孙,这本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变迁。但在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激烈碰撞中,焦虑,成为进城老人的通病;逃离,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进城老人水土不服,俨然已成城市养老新痛点。
这背后当然有国人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因素。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但单一归因未免有失偏颇。农民进城是城市化不可逆的潮流,然而,时下的城市化往往是以大兴土木、大修大建的方式实现的。人的城市化,仍是一块短板。相应的服务与配套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进程。农村老人并不是不愿意进城养老,而是城市尚未做好相关的准备。
农村老人进城,意味着要摈弃多年来形成的生活惯性,重新学习并融入城市秩序。他们要面对经验之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这对农村老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被科技重构的城市生活中,曾经田间地头的能手,如今显得迟钝乃至自卑。更为重要的是,老人们远离了鸡犬之声相闻的熟人社会,进入钢筋水泥下的陌生人社会,他们的精神生活往往空虚而寂寞。子女工作繁忙,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与亲情陪伴无暇顾及。同时,他们也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难以参与到城市老人休闲娱乐生活中。
解决这一问题,老人及其子女们固然需要积极面对,但政府和社会也应有所作为。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养老服务,是当务之急。当前,不少城市老年人活动场所普遍缺乏,无法满足老人社交的需要。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社区的服务功能。社区应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服务场所。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社区能够深入了解进城老人个性化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人情味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学习城市生活技能,通过举办多元的社会互动,让进城老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并从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重建人际关系网络,从而真正对城市产生归属感,融入城市生活中。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力量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为进城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日益高企的城市生活成本,同样是阻碍农村老人进城养老的拦路虎。我国对进城老人的社会福利投入有限,不少福利项目也因为城乡户籍差异而区别对待,其结果是进城老人的养老资金基本来自子女赡养。这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不少老人因此无奈选择返回农村,继续依靠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为子女减轻负担。
城市化,终究是人的城市化。如果大部分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城,或者选择逃离,那就说明我们的城市化离这个目标还相去甚远。城市化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妨暂缓脚步,重新审视进城老人。他们是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评估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的城市,唯有为老人进城做足充分准备,他们的不适症才能够最终根治。
- 中国物流行业跨界融合趋势明显 “互联网+”是媒
- 贵阳大数据博览会开幕:金电联行凸显三大亮点
- 珠三角房博会:颐和地产购房3年可无条件退房
- 2015年世界绿色设计论坛扬州峰会将举行
- 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举行
- 绿公司年会-曹国伟:社交媒体已成为销售平台
- 蒋锡培:传统医疗体制要改变 超过2/3的药没用
- 博鳌亚洲论坛对话:谁是四大行业中新颠覆者?
- 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新常态将给各国提供更多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