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d打印在制造业中占比将达到2%
2014-9-10 15:33:5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中信证券表示,看好3d打印中长期的投资价值,目前虽然a股3d打印概念股较多,但是建议关注涉足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企业。未来随着在3d打印商业模式不断尝试和突破后,整体板块的投资价值将不断走强。
华安证券投资顾问宋海峰认为,从产业链角度看,投资者可关注以下四条主线:设备类如华工科技、华中数控、中海达、中航重机、机器人;耗材类如银邦股份、宏昌电子;技术类如光韵达、大族激光、苏大维格;运营类如金运激光。
目前《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制订完成,年内将会出台。
据了解,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7年初步建立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培育5至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支持3D打印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等融资工具。
在3D打印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征求意见稿拟定了五大方向:一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包括针对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机械零部件直接制造需求,研制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二是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三是医用材料增材制造,例如针对牙齿、假肢、手术导板、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需求,开发医用外部矫形器械专用材料等;四是设计及工艺软件;五是增材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
制定该计划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制定推进计划的时候,归结了16个字的发展原则:需求牵引、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同推进。”
“在资本市场的利用上,我们还提到要搞一个增材制造或者3D打印产业的投资基金,真正把社会资本撬动进来,用民间资本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上述负责人透露,“我们还提出要建一个国家级的增材制造创新应用中心,因为它可以搭建一个共性的技术平台。”
3D打印技术是我国制造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小的技术之一,不过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与国际上依然存在差距。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说,在企业规模上,欧洲3D打印企业的销售规模一般都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美国3D打印企业营收甚至在30亿元,而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收入过亿元,甚至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都没有几家。在产业规模上,2012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产值是120至130亿元,中国为8至9亿元;2013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在200亿元,中国约为20亿元。预计2014年中国3D打印的产值可以再翻一番,有望达到40至50亿元。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市场规模仍十分有限,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放量空间。未来三到五年的重中之重是开发应用市场。”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工业级3D打印的应用空间将最为明显,大量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基本上都能找到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点。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则最被看好。
- 中国印刷包装盒市场正处于整合期
- 在线旅游行业预定量增长 前景乐观
- 1-7月旅游逆差累计高达3361亿元
- 2014年以来重庆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万人次
- 1-7月兰州餐饮收入11.8亿 同比降4.86
- 上海入境客流量历史新高 港澳台短线游为首选
- 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1%
- 飞机制造商正多使用复合材料和钛合金
- 2014年铁路建设三大目标可完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