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2014-8-29 11:51:0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写下的最重要篇章,就是推动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此,后来我们党经常把自己的路线称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过程中,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路线会不会变的问题。邓小平一次又一次回答:不能变,也不会变,没有理由变。他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当然,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我们的很多方针政策必然会有所调整,思想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变,也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能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不能变。变了,就意味着动摇、意味着倒退,就会给中国带来新的危险,就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新形势下,我们需要重温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千万不能背离改革开放的大道而转向老路、邪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勾画了沿着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之路继续前进的蓝图,为全党全国人民增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坚定不移继续解放思想。鲜明地提出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邓小平尖锐批评种种思想僵化的现象,大声疾呼:“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我们需要依据实践经验不断探寻新的规律,需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更新过时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是没有止境的,实事求是更要一以贯之。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有许多新问题要解决。如果思想上抱残守缺,没有创新精神,就会阻碍社会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思想能够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而不断拓展、升华。
坚定不移提高改革开放科学化水平。改革开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靠实践探索走出一条新路来。试验和探索,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不断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有错误就赶快改。不能四平八稳,因循守旧;也不能不顾条件,急于求成。要力求做到重点突破,配套协调,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新形势下,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必须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提高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水平。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很宽,问题很复杂,必须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加强整体协同。提高改革开放科学化水平,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依法治国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与依法治国应该也可以统一起来。要在深化改革中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同时,又要在依法治国基础上深化改革,用法治的办法推进改革、规范改革、保障改革。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9日 07 版)
- 军工院所改制细则10月出台 通用航空将借力改革
- 新能源汽车9月起免征购置税 销量井喷
- 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或出台
- 国有企业改革三类指导意见或发布
- 20年来预算法首次大修 政府全部收支纳入监管
- “史上最严”环保法将实施,钢铁企业压力空前
-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 旅游业改革发展20条出炉 政策利好频出创良机
- 国务院提出相关意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