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上市房企半年净利下滑50% 下半年去库存
2014-7-23 17:57:4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22日,共有53家房企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向好的为25家,其中3家略增,4家继续盈利,12家预增,6家扭亏;业绩下滑的为28家,其中1家略减,4家首亏,10家继续亏损,13家预减。业绩向好的房企占据47.16%,业绩下滑的房企占据52.84%。
房企下行仍在继续,一位上海上市公司房企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2013年底开始到现在确实能够很真实的感受到行业下行趋势,同时资金也在收紧。”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也显示下行仍在加剧。国家统计局所监控70城6月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48%,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分别下降0.4%、0.5%和0.5%。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跌的城市达到55个,为2011年至今下跌范围最广水平。
专家认为,目前,全国范围的房地产市场去泡沫、去库存已经开始。
中报业绩堪忧机构低谷吸筹
在上述已经进行半年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中,2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在50%以上,荣丰控股(000668.SZ)下降最为厉害。其在2014年一季报中预告称,预测2014年半年度净利润将下降1734.59%—1437.4%,亏损1800万-2200万。其他下滑严重的还包括嘉凯城(000918.SZ)、宝安地产(000040.SZ)、世荣兆业(002016.SZ)等。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10日,全国已经有24家房企公布了上半年销售业绩,在龙头房企中,万科、恒大上半年业绩已超越500亿,其中万科以超1000亿元的销售金额继续居首位,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涨幅高达20.6%。不过,从同比数据来看,24家企业中,有10家出现同比下调。
传统四大房企“招保万金”中,除万科以外,其他三家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均呈现出同时下降的情况,中原地产认为这是数年来首次出现大规模房企销售额同比下滑的现象。
不过,在市场上,也还有人在追逐地产股,一位上海地区私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地产仍在下行,不过我们认为目前地产股股价已经来到低谷,具有投资价值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从6月底开始,多数上市房企股价均呈现触底回升态势。保利地产(600048.SH)从6月底至7月22日,累计涨幅达到17.68%;万科A(000002.SZ)更是从2月底就开始上行,截至7月22日累计涨幅达到39%;招商地产(000024.SZ)从6月底以来的累计涨幅也达到16.83%。即便是业绩下滑最严重的荣丰控股也不例外。从5月20日至7月22日,荣丰控股股价累计涨幅为16.97%。
拖累经济下行各地去库存
国家统计局在7月21日所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情况显示,房地产业在整个GDP核算中的增速处于第三产业中最低的一个行业,增长2.5%,并且也十分罕见地低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3.9%的增速。而在2013年的GDP核算中,房地产业以6.6%的增速处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住宿和餐饮业之上。
房地产的下行也成为众多券商在中期策略会上所关心的内容。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微博)对此表示:“就全国范围而言,房地产市场去泡沫、去库存的过程已经开始,并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加快进行,在这种背景下,局部地区的市场崩塌和债务违约应该是难以避免的。这种变化还将迫使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活动长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其中新开工面积也许接近零增长。这将给地方财政收入、相关产业链条上企业的需求和投资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0%;销售额同比下降6.7%;截止到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44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5%。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安徽、杭州、无锡、天津、沈阳、广州等至少16个城市采取或直接放松限购条件、或放宽落户条件、或采取调整公积金贷款等方式促进楼市走量。但是很多城市限购松绑刚被曝光就被叫停。
诺亚财富研究认为,未来陆续有去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松绑甚至取消限购,这对房地产销售企稳有帮助,也将缓解中高评级房地产非标产品的风险。
- 上半年中国人寿营收2858亿 总资产达2.58
- 2014年上半年安徽省乳制品产量数据统计
- 2014上半年阜阳利用外资数据统计分析
- 2014上半年河北对美国进出口量数据统计分析
- 2014上半年台州外贸进出口数据统计分析
- 2014上半年南昌外贸进出口数据统计分析
- 2014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数据统计分析
- 2014年1-6月山西省方便面产量数据统计
- 2014年上半年新疆方便面产量数据统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