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建设步入实质阶段 明年市场规模或破万亿
2014-6-23 9:12:3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工信部网站发布《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出今年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推进传感器及芯片、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支持物联网标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发等措施。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网络环境逐渐成熟,物联网产业发展已经步入实质阶段。加快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研发,必将带动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
物联网步入实质阶段
物联网的实质就是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充分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从而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促进传统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升级。由此可见,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及成熟的网络环境是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根基。
近几年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码、网络建设加速、智能云端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以及RFID、MEMS传感器等传感设备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都为物联网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金卡办发布的《中国物联网RFID2013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896亿元,同比增长34.13%;其中RFID(射频识别)市场规模达到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物联网目前在移动商务、食品安全溯源、智能物流、车联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此,三胜咨询《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深度调查与全景展望研究咨询报告》预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联网等领域的普及,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遭遇核心技术“短板”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运营商、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战局。继微软、谷歌进军物联网产业后,美的集团牵手阿里巴巴打造云端战略合作,共同构建物联网开放平台。苹果、黑莓等企业也不甘人后,加码物联网布局。一位匿名分析师表示,随着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等巨头的加入,将会加速物联网产业发展,引发二级市场对该主题的投资热情。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必然将会拉动整条产业链的需求。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分为三部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整条产业链中的上游,国内传感器和芯片制造等核心技术较为薄弱,成为物联网发展的“短板”。国内虽然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但高端传感器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正真突破。国内芯片企业也处于同样的困境中,每年近80%左右的物联网芯片都要依赖进口。对此,《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重点提出要突破相关核心技术研发。除此之外,近期也有消息传出,杭州将成立“全国首个传感器产业化基地”,助力产业发展。由此可见,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研发将成为下一政策扶持方向。
关注应用层的投资机会
由于目前我国物联网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下游应用领域体量将逐渐放开,因此在物联网产业链中,除了感知层外,应用层也成为重点的投资方向。应用层具体分为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三部分。其中佳讯飞鸿作为指挥调度通信系统提供商,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等领域。6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以2.08亿元收购航通智能。此次收购有助于扩充公司业务版图,切入海关物联网领域。在公告发布后,根据龙虎榜显示,16日三家机构共买入2458万元。
另外,在智能家居领域完成初步布局的和晶科技,日前通过收购中科信瑞在物联网领域再下一城,并且承诺中科信瑞2014~2016年度实现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1650万元、1900万元和2200万元。若在业绩承诺期内,中科新瑞某年实现的实际净利润低于对应年度的净利润承诺数,交易对方将优先以股份进行补偿,不足部分以现金补偿。
与此同时,聚龙股份、同有科技近期也受到了市场资金的青睐。聚龙股份作为国内金融机具细分行业的龙头,早已开始从事金融物联网技术研究,目前公司为银行、金融业服务的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已处于试运行阶段,部分已产生订单。同有科技为政府、军队、军工及大型企事业的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构建高效、稳定、可靠的存储、备份和容灾系统。
- 去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翻番 行业前景美好
- 预计:2014年中国柴油需求或增幅0.3%
- 2019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长2.2%
- 800亿装机市场待启 海上风电行业快速发展
- 未来5年中国牛羊肉行业将洗牌
- 2018年心血管疾病药物市场或将高达450亿
- 中国“水十条”出台在即 2万亿治水盛宴将开席
- 2014年电子元器件采购额将达3400万美元
- 基因测序快速发展 万亿市场有望开启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