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雾炮车生产企业回函南都记者,承认宣传册造假,同时回复这一工具的“治霾原理”。然而,企业的解释同样遭到了专家反驳。
企业承认宣传册部分内容造假
在华南地区雾炮车生产厂家A公司提供给南都记者的宣传册中,“设备亮点”一栏明确介绍到,该公司的“环保喷雾机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立项,并获得了国家资金支持”。
但在12月7日,南都记者就此致函A公司,却被告知“环保喷雾机并未得到科技部立项”。得到科技部立项的,是该公司的“铁路煤炭运输抑尘剂自动喷洒装置”。据了解,所谓抑尘剂自动喷洒装置,即为另一种喷雾设备,与抑尘剂无关。
南都记者发现,企业这类宣传的确影响到了采购单位。2016年,苏州市投入使用了一台多功能抑尘喷雾车。苏州高新区城市维护管理处维护处史主任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是通过企业宣传册了解到这种雾炮车的,“每年苏州市环卫协会都会开会,会议期间一些厂家会对一些环卫机械化车辆做宣传推广,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建议市政公司购买。”
声称可降霾但不提供数据
与此同时,南都记者还询问了该公司所谓的雾炮车降霾原理。
根据A公司回复的内容,喷雾设备控制PM2.5,是指溶质(PM2.5)与溶剂(水)在结构上彼此互溶的现象。A公司称,喷雾设备制造的雾粒,有些能达到1微米-5微米,能与空气中的PM2.5粒子结合,加重并快速沉降。
此外,A公司声称自己做过实验,以证明喷雾设备确实可以降低PM2.5,但无法提供数据,理由是“实验数据仅供技术改进之用”。不过,该公司也在回函中承认,其实验数据“是定性的,非定量的,只能评价技术路线是否合理”。
对此,有专家同样提出疑问,“如果有实验数据的话,就能被称为定量,怎么能说是定性呢?”
“1-5微米的雾粒,现有设备很难做到”
然而,武汉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廖义德指出,空气中的PM2.5颗粒,有些是溶于水的,有些是与水相排斥的。即使与雾粒结合,这些斥水颗粒也会很快脱离。
廖义德表示,要想制造出1-5微米的雾粒,用现有设备是很难做到的。他正在研制一款汽车尾气控制装置,运用在汽车排气管中,仪器很精密,造出的雾滴一般也在40-50微米。
不过,雾炮车想要制造出1-5微米的雾粒,也不是不可能。廖义德告诉南都记者,由于雾谱是连续的,雾炮喷出的雾粒可能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都有。“但1-5微米的雾粒,能占总数的多少?”廖义德指出,1-5微米的雾粒到底占到总数的多少,可以在雾谱上体现出来,因此A公司还应该提供测试的雾谱。
“空气中的水分有可能促使形成PM2.5”
廖义德曾做过实验,使用的是60-70微米的雾粒,在10分钟内,就使600微克/立方米的PM2.5,降到了60微克/立方米。“但测试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也就50平方米左右。”廖义德表示,室外空气流动快,即使这一块区域的PM2.5降下来了,其他区域很快能补上。“而且落下去的PM2.5,风一吹又会起来。”
对于雾粒能不能治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则有不同看法。“如果没有水汽,雾霾反而不容易形成。”姜克隽南都告诉记者,空气中的水分,有可能使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促使形成PM2.5。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室外使用雾炮治理PM2.5,肯定不现实。”姜克隽说。
- 我国高铁装备核心器件首获海外批量订单
- 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拟放开
- 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较世界其他市场遥遥领
- 中国十余城拟上磁悬浮 专家:车内外磁场不影响健
- 发改委规范铁路货运明码标价 取消违法不合理项目
- 地方二手车限迁被指涉嫌行政垄断 律师团已展开调
- 客车三元锂电池将解禁 车企:做好技术储备但暂不
- 电动物流车首进新能源推广目录 12月望迎大规模
- 商用车步乘用车后尘争走合资路 被外资视为抢夺市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