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看,主要包括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它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认为,11月外储下降691亿美元,且降幅创近十个月以来新高,主要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和估值因素影响。11月人民币贬值压力有增无减,先后突破6.8、6.9,贬值预期加大,市场主体购汇意愿较强,结汇持续低迷。11月美元大涨,非美货币普遍下跌。其中,欧元下跌3.4%,日元下跌9%。加之美国等国债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带来外储下降300亿美元左右。
“另外,央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也对外汇储备有一定影响。未来外储仍有下降压力,但季节性因素消退后或将企稳。美联储议息会议临近,美国新当选总统将于1月上任,美元指数仍将维持强势。中国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及新的购汇额度生效,都可能对资本流动构成压力。但美元指数继续大幅上涨空间有限,季节性因素消退后,人民币汇率有望阶段性企稳,外储下降压力或将缓解。”刘健表示。
有专家指出,从全球来看,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的外汇储备是非常充裕的,覆盖全部外债和六个月进口后还有充足的余量,况且近年来还有每年大约5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和12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金融媒介供应全社会的用汇需求。
- 央行多措并举平抑资金紧张 “钱荒”不会再出现
- 养老金年底仍未确定入市
- 日本意外大幅下修第三季GDP增长率至1.3%
- 11月外储数据点评:资本外流压力加大 降准概率
- 机构:人民币贬值外储下降 央行锁短放长资金偏紧
- 经济内生动力加速释放 新动能仍需供给侧改革助力
- 国务院部署网络扶贫优先行动 推进中西部网络基础
- 促进农村资源更自由流动和更优化配置
- 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年底启动 中西部资金供给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